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阳光下的阅读

陈荣力


人到中年,已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相对阅读而言,写作充其量更像一场突围。那些能留在纸上的文字,除了少数精兵强将外,更多的只是力不从心、疲于奔命的乌合之众。而相对写作而言,阅读则无疑是充满了妙曼情趣的旅行,尤其是坐在秋冬的阳光下,任凭阳光尽情抚摸着的阅读,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灵魂飞扬的神游。

少年时家境贫寒,可读之书又少得可怜,因此偶尔能有一本书读,那种囫囵吞枣、盲人摸象般的阅读,其实根本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青年时期,虽然也有过青灯黄卷、“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刻苦,但那样的阅读,更多地带有功利和张扬的色彩。及至人到中年才慢慢感悟,顾来路、望前程,也许只有阅读,才是庸常生活里一道最踏实、恬静,最具新奇和活力,也最能给人以自信和温暖的风景。

如果说少年时的阅读,恰如打开一角心灵的天窗,让混沌和无知随着天窗光线的射入,渐渐消退;青年时的阅读,好似推开一扇视野的窗户,让狭隘和浅薄融入窗外的丰富和开阔,慢慢淡去的话;那么人到中年的阅读,则如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在照得见过去、照得见现在,甚至隐约照得见将来的同时,也让镜子面前的自己变得更为真实、更为清醒。人到中年的阅读,少了少年的朦昧和孟浪,去了青年的锋利和浮躁,沉静、淡泊,自如、敏锐,不知不觉中便成了生活里,一缕色彩独具魅力恒久的阳光。

记得几年前读余秋雨,朦胧中依稀觉得,对在思维的长弄里已走了无数熟稔来回的中年来说,那长弄忽然间便裂了一个豁口,凿了一个大洞。豁口外的那片景色,虽也眼熟,但更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惊异和别致。后来读黄仁宇、读费志清,那一层疑虑就更重了,或许豁口外的那个世界,方是这世界的本来和本质。因此,人到中年的阅读,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和好处,就是已多多少少明白:书该怎样去读。

依仗着这份好处和优势,人到中年读董桥、读黄裳,犹如细品一壶文字的清茶,清雅、恬淡,可醒目,又不失智慧的芳香;读恺蒂、读林行止、读李瓯梵,恰似慢咂一瓶知识的浓酒,甘醇、绵厚,壮内力,且颇具性情的酽稠;读吴思、读止庵、读张远山,更是激赏一簇思想的焰火,璀璨,阔胸怀,斑澜中闪灼灵魂的光泽。凭借着这份优势和好处,人到中年读张爱玲、读村上春树,便知晓那不过是情感床背上的一个靠垫,倚着做一个短梦可以,梦醒后依然得走进现实生活;读李国文、读陈巨来,亦明白那探究历史丛林的手杖,过于尖锐了,功能便要大打折扣;读杜拉斯、读格拉斯、读博尔赫斯、索尔仁尼琴,甚至读刚新鲜出炉的库切,更坚信这世界有太多的界面和黑洞,值得你去窥望,阅读才是最私密的潜望镜。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好处和优势,人到中年你恍然感悟,哪怕一缕最平常的阳光,又何止一种颜色,而人到中年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就是辨析和显现阳光的试纸和色谱。读胡适、读林语堂、读辜鸿铭、吴宓、叶德辉,读梵高、读福克纳、读叶赛宁、曼德尔施塔姆、王尔德……太多的人物和文本,无不诠释着这一现象和轨迹。人到中年的阅读,因了这辨析、显现阳光的试纸和色谱,平添几分清醒、机警和明亮。

如果将人生各个阶段的阅读,作个比喻,那么我想,少年时代的阅读,只能是黑暗里的阅读,因为少年时,还不明白真正的阅读为何;青年时代的阅读,也只能算黎明中的阅读,知识的天空尚刚刚拉开帷幕;而惟有人到中年的阅读,才是阳光下的阅读。一位诗人说过:“因为有了阳光,我们才到这个世界来走走。”而阳光下的阅读,无疑是充满快乐、自信和温暖的。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