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秦望山

陈荣力


秦望独出万山雄,萦纡鸟道盘苍空。

飞泉百道泻碧玉,翠壁千纫削古铜。

——王阳明《登秦望山》

古越之地,历史悠久,一桥一石皆有来历,山川江河更是一部物化的史书。别的不说,窥其名,便可探一番历史的烟云者,量莫大焉。如绍兴城南的秦望山,便因当年始皇嬴政南巡时,登临此山,远望南海今杭州湾而得名。

遥想2200多年前的那个初冬,龙车凤辇、万夫簇拥的一代霸主,于诸暨、大越一路逶迤而至会稽祭禹之后,登临500多米的秦望山巅,远眺浩瀚的大海,俯视脚下新征服的领地,那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威严和雄仪,该是何等的气势。也许天下为王者,除了指点江山的得意外,都有激扬文字的嗜好,登临秦望山的秦始皇同样忘不了这一茬。于是他命随行的丞相李斯,手书小篆,铭文刻石,以颂政德。秦望山因秦始皇的登临望海而成越中名山,也因李斯的铭文刻石,而成绍兴于兰亭之外的又一书法重地。

其实,秦望山没有秦始皇的登临和李斯的铭文刻石,在会稽群山中也是独傲翘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会稽山秦望、法华、兰诸、香炉、云门、委宛等众山的最高峰。作为越地的标志,秦望山一定意义上就是会稽山的代表和特谓。“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振缗还早潮,弭棹候长风。”挺拔巍峨的山势,众峰之杰的雄峻,使秦望山成为俯瞰越中胜景的最佳所在。“悬蹬孤危,径路险绝,扳箩扪葛,然而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则将秦望山陡峭险艰的风光和山腰树木葱茏,山顶惟有裸岩、灌丛的独特气象和体貌摹写得纤毫毕露。“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而诗人的描绘和渲染毕竟不同于学者的工细。岚烟长锁、绿苔成纹,猕猴推石、动静互趣,在唐朝诗人萧翼的眼里,云蒸霞蔚、气吞碧湖、势入东溟的秦望,无疑更是一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山了。

当然有过一代霸主登临的秦望山,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绍兴,更是一种值得依仗的机杼和乖巧。古往今来,尤其是唐朝一代,罗隐、萧翼、薛据、皎然、白居易、陆亘、方干等众多骚人墨客,登临秦望并留下金声玉振,想来与这种机杼和乖巧不无关联吧。而对“书法之乡”的绍兴,李斯在秦望山巅留下的289字的小篆《秦会稽山刻石铭》俗称《李斯碑》,更是极为难得的瑰宝。

小篆为李斯在负责统一六国文字的基础上,将大篆简化而创,其字体简洁,笔画匀称,线条圆润,不露锋芒。李斯的小篆风格明快,整齐端庄,生动有力又气魄宏伟,代表了秦代书法的最高成就。秦望山上的《李斯碑》,工整规范,端庄沉着,章法匀称,线条稳健,结构严谨,特别是3:2的长宽之比,符合黄金分割率,极富美感。此碑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字变迁和篆书艺术的不朽之作,其风貌在清代中叶之前约2000年的历史中竟无人能突破,其艺术魅力和价值足见一斑了。

自古文章扶山水,而风光奇秀、底蕴厚重的山水,何尝又不是一篇常读常新、魅力永恒的好文章呢﹖我想在绍兴的土地上,类似秦望山这般的好文章大概不是个例。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