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茶圣故里舜毫香

东山行


浙江上虞乃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乡。一条曾是浙东唐诗之路上重要水流的曹娥江,曲折逶迤,千古长流,更兼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江之东有四明山的险峻,江之西有会稽山的秀丽,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因而自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难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回上虞探亲时,动情地写下了《凤鸣山茶》一诗:“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娄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其时,空气中飘着幽幽的新茶香,无须啜饮,闻着闻着,黄宗羲还能不醉?

茶山、茶园,散落在虞舜大地,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吸风餐露,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似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它们呼吸,它们成长,它们也曾衰落。而走出落寞,走向辉煌,只是因为家乡人圆了茶圣永久的梦。

茶得山川之胜而显风流,山川得茶之养而显人文神韵。家乡人景仰上天,把自己与茶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园的精灵守护着他们,他们又在虔诚地守护着茶园。是茶园的父老乡亲,使茶圣懂得了人的永恒生命和价值,使茶圣酝酿着一个真诚的心愿,并且表现得是那般迫切和凝重——茶圣弟子、原上虞县人大副主任、茶人刘祖香先生便是见证人。

刘祖香先生永远不会忘怀,茶圣在世时多次向他提出:“凤鸣茶,舜井水”这一自然资源必须开发利用,要创茶叶名牌,通过推向世界,竞争国际市场,使华茶立于不败之地。茶圣不仅这样说,自己平生也是这样实践的。不是吗?茶圣早年回想起童年时家乡茶农的贫困生活和落后的制茶技术,他便立志从事茶叶事业,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觉农”。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中国的茶叶外销受阻,影响茶农生活时,茶圣在武夷山创办了中国茶叶研究所,自任所长,提出了振兴华茶各项研究课题。新中国成立后,茶圣担任了农业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经过调研,他又提出向茶农发放贷款,迅速改造已经荒芜的茶园,大力开辟条播密植的新型茶园的意见。凭着过人的胆略,茶圣还提出了试销国外市场的策略,参与了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扭转了茶叶产销的被动局面。而更让刘祖香先生感动的是茶圣对故乡的深情,从日本学成归国的第二年,即1923年,吴觉农先生就筹得了3000银元,在上虞县南部四明山麓的泰岳寺试办茶场,研究茶叶生产与制造技术。从此,上虞开始了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1937年1月,他又在上虞与嵊县交界处,创办了一所专门研究茶叶产、供、销的三界茶叶改良场。而对家乡上虞茶场的规划设计、机械化制茶工艺系列化、茶类的改制、商品的信息及上虞茶叶如何振兴等方面的内容,仅书信往返就有37次之多……这一件件、一桩桩,茶圣以身许茶、一生事茶的敬业精神,自令包括刘祖香先生在内的家乡人民深受感动,并由此而深深感到开发茶圣故乡名茶的一份金灿灿的光荣感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1997年4月14日是茶圣吴觉农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家乡人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拳拳赤子心,殷殷爱乡情”,犹如茶之馨香,始终洋溢在娥江两岸;犹如巍巍丰碑,永远耸立在虞山舜水。告慰茶圣英灵,莫过于开发家乡名茶,让家乡名茶亦能早日走向国际市场。亦就是在那一年,在市领导的过问,市农经委的组织下,由茶人刘祖香和其他农科人员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成立了。

没有豪言壮语,唯有默默行动。攻关小组踏遍虞山舜水,尔后一头扎进了岭南乡一户茶农的茶园。要制名茶,除了土壤、气候条件外,茶树还不能施化肥,不能喷农药,而须施农家肥,这样的茶叶才算得上是无公害茶叶。此外,采摘、加工的程序亦极其讲究。其时,他们采摘的是一芽叶,放在锅中唯用手炒,既不揉捻亦不逼压,于是,慢慢的,待炒毕,外形紧直挺秀、翠绿显毫的松针形茶叶便制成了。撮些许放入杯中沏泡,但见芽叶悬立,徐徐沉浮,汤色清澈浅碧,杯底芽叶成朵,嫩绿明亮,蔚成趣观。品一口,则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馥郁弥久。然而,又有谁知,这色、香、味俱佳的成品茶,一试便是三年。在上虞市第四届茶叶学会上,会员们在品评此茶给予一致肯定时,经名誉理事长、茶人刘祖香先生提议,暂定“舜毫”名茶。2000年,经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郑先生提议:在“舜毫”前面冠以“觉农”二字。理由是,以此打响茶圣故里的茶叶品牌,并在觉农茶学思想、茶学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提升此品牌的质量。后经征求茶圣家人意见,“觉农舜毫”便正式登场。

终让家乡人自豪,亦更令茶圣慰藉的是,“觉农舜毫”如出浴的美人,一上市便闻听一片叫好声,且佳绩连连。其先后获2000年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浙江省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2001年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1年中国国际茶文化展览会无公害茶特别推荐产品。同年,在北京首届“觉农杯”中国名优茶拍卖会上,以50克1.7万元的最高价格夺得竞拍第一名。

“觉农舜毫”品牌的横空出世,似林中响箭,引发了一系列的品牌效应。特别是“觉农舜毫”改手工炒制为机械制做以后,产量和品质均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今全市茶园的种植面积扩大了,“觉农舜毫”已经成为茶农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1年2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上虞成立,国家领导人程思远、雷洁琼、万国权、经叔平等出任研究会名誉会长,同年举行了大型学术研讨会和隆重的纪念活动。应邀到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品茗后欣然题词:“茶圣故里舜毫香。”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上虞境内即生长着叫作“大茗”的野生茶树。唐代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有浙东茶叶“以越州上”之说。此后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凤鸣茶”及“鹁鸪岩茶”作为茶中极品而记入上虞县志中,是当时进贡的上品。另据记载,唐朝时,日本国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西渡中国,在上虞峰山道场受法后,即携《茶经》和茶种回国,广为种植,日本茶道由此而兴。中国的茶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而茶圣故乡更是流誉古今。开发“觉农舜毫”这一名茶,正逢其时,尽得其利。然而,当“觉农舜毫”源源不断走向国内外市场时,当品茗者交口称颂时,其荣其利又何止茶圣故乡?是啊,2003年10月,紫云阁茶庄应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吴觉农传》作者王旭烽女士之邀参加由浙江省作协发起的“无我茶会”上,他们表演茶道,用的就是“觉农舜毫”,自然,所沏之水便是“舜井”(相传为大舜所挖,井内泉水终年不枯,清澈见底,今在浙江省上虞市上虞宾馆内)水。难得上苍有心,让这好茶有好泉相伴,“觉农”茶、“舜井”水遂成双绝。当中外宾朋、当一些国内著名作家、品茶专家浅浅呷上一口顿觉齿颊留香而啧啧称奇、纷纷叫好时,你说这“觉农舜毫”的福祉又有多大呢?

“难忘家乡养育恩,朋辈戚友人人亲。曹娥江水深千尺,不及父老赐我情。”一天,当我以崇敬的心情来到龙山茶圣墓地,肃立茶圣墓碑前,默默地吟诵起1983年10月已逾80高龄的茶圣回家乡考察时曾经写下的这首《怀茶乡·七绝》时,我深深觉得“觉农舜毫”既是家乡人对茶圣的最好忆念,可又何以不是茶圣对家乡最好的回报呢?从茶圣的墓地走出,往事如水沿着记忆的裂缝流动起来……一抬头,眼前又见一条蜿蜒的清流,一条清澈得非常纯粹可以照见人面与眉目的流水,那就是曹娥江——茶圣故乡的母亲河。它从大山发源,曲曲折折,奔奔波波,流到茶圣墓地前,然后,又在这屹立了亿万年的岩岗峭壁下,绕了一个小弯,挟带着风声与豪笑,直奔钱塘江口而去。

皇家喝茶是富贵,百姓喝茶是家常,茶对于任何人都有一种亲和力。许多人常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就无形之中把草木定为了无情物。可是,被称作香草和嘉木的茶,如这“觉农舜毫”,早已被人们听出了万千风情,成了人们眼中最为有情之物。想一想吧,当那看不见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远远大于眼前具象的茶时,你难道就不觉得当今数不胜数的各种文化中,茶是最当得起文化这两个字的吗?有位女作家说过:“好茶就像爱情,可遇而不可求。”在曹娥江畔,在茶圣的目光里,邂逅一杯“觉农舜毫”,若说这是神仙般的福分,品茗者怕都会有此感觉:那神仙舍我其谁!

似乎应该满足了,仅仅因为“觉农舜毫”的开发走红,曾经一度的默默无闻,以及很有可能面临的诸多厄远,一下子成了过去词。然而,亦并不尽然。前些天,碰逢“觉农舜毫”研制者、茶人刘祖香先生,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原来,刘祖香先生和其他科技人员一起一直在做市场调研,一直在跟踪顾客、商家的反应。下一步,他们已经打算在采制方面作些许改进。譬如,叶要摘一芽一叶初展时,并适当采摘占30%比例的一芽两叶初展的叶以和之,同时须待轻度萎凋后再炒,炒青以后要轻微揉捻,使成品茶有点儿螺旋形。这般采摘、炒制的“觉农舜毫”,其品质当甚于以往。

与时俱进,创新品质,其实,这不就是茶圣吴觉农茶学精神的精髓么?听罢茶人刘祖香先生的一番介绍,我突然茅塞顿开,抚掌叫绝!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