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穿越词语的空间

东篱把酒


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趣味之一是能够体味一些词语的意味而有赏心。譬如在美丽的西湖之上有个湖心亭,那里有处题词仅仅两个字“ 二”,解读的答案是应景之四字妙想“风月无边”。你穿越“ 二”的空间再一望眼前湖山,你的视界在风月无边中会渐渐远大并涌起美的愉悦。

有些中文词语的意味深远甚至艰涩常常会令人百思个中之味而显出思想的乐趣。有年我在无锡梅园读到荣德生先生的堂名“诵豳堂”,初有不解,在旁的市委书记任其良是中文系门生,他回答说是取义于《诗经》上的“豳风”,诵读“豳风”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含荣先生怀农爱农之情。经其解惑,我在堂上果然见着《诗经》名篇之《七月》,再游梅园之“乐农别墅”,便有感到“诵豳”二字有妙点龙睛的意味,想见荣老先生当年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情怀深处原也时怀农人之意旨。记得不久以前中国电视艺术片领域独树一帜的高级编导刘郎先生来上虞参加他编导的《曹娥的家乡》电视片座谈会,他说起与上虞的情缘时说到20年前就与上虞的两位乡贤有过文化探寻,罗振玉和谢灵运。前者是在敦煌拍制《流沙》时读到“罗振玉,上虞人”,后者是一幅他收藏多年的对联中觅得。联说:“康乐文兼云水致,逸山词有庙堂风”,刘郎说逸山是指李商隐他知道,但“康乐”是谁他曾苦苦寻觅,后来好不容易在书中翻到康乐原是开中国山水诗派的上虞诗人谢灵运,解透这个名字,刘郎说他心中已与上虞的文化有了一种亲近的暗合。对一些词语的怀古和寻根,你会见出一种岁月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

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石井勋先生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汉字是一种只需要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惟一文字。但事实上,学习汉语言却是极其博大精深的苦旅。我的一位朋友黄河清先生供职于绍兴电视台,他在拍片之余的工作是研究汉语词,有次他赠送我一本他翻译的意大利学者马西尼教授的著作《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黄河清先生说,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解读,只要你身临其里,这种求索有一种做学问的功夫和意趣。譬如现在习见平常的词汇“化学”、“数学”、“代数”、“民主”、“权利”等等,推究起来,乃是康有为、谭嗣同和梁启超他们最早引入现代汉语中的,他们对19世纪晚期中国的文化、政治生活曾有过深远的影响。

尽管,意大利人马西尼教授是从治学术的角度研究探讨中文中外来词的形成,但由此引发我们思考和感动的是,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承载此中,如果热爱中文阅读和中文写作,是尽要多读书明义理考据辞章而滋润文本的。当然,章句小儒容易大道破碎,但对词语的空间穿越和自如运用,无疑将会是你中文学养宽度厚度的一种体现。我市一位女作家曾取了个网名“黄绢幼妇”和文学论坛上的网友对话,她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气很高的那类读书人,她告诉我说,若对方连“黄绢幼妇”这个上虞曹娥庙的中国第一字谜都不解,那么对话的兴味就很话不投机了。确乎,好比我们下围棋,对手如果连基本定式也不甚明了,纹枰手谈便会少了精彩之处。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