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龙山上的骡子运输队

见习记者 刘金平


骡子,也许在我们上虞人眼里算是比较稀奇的动物了。一个月前,龙山上来了一支骡子运输队,这支特殊运输队的到来为美丽的龙山增添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走上山道,就看见有人赶着7头骡子过来,每头骡子驮着四大包货物(黄沙),虽然挺沉,但走路的速度却比人快得多。

山上修路的人告诉我,因为山道窄、陡且不平坦,汽车难以上来,人工又不划算,由骡子搞运输最适宜。骡子特别适合走山路,力气又大,一次背个200公斤不成问题,一天下来,从山脚到山上一公里左右的路,一头骡子能走七八趟,可运2000公斤左右的货物,足足抵得上四五个人工的活。

骡子运输队来自奉化溪口的曹家田村,队长是一个叫俞方恩的中年人。见我对骡子搞运输感到新鲜,他一下子笑了,“我干这行都十多年了,《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不少新闻媒体还报道过我们的骡子运输队呢。” “骡子好养,给些草和谷,吃饱了它就能干活,一年到头很少生病,万一累了不舒服了,让它少驮点,过不了两天准恢复。”他说。

俞队长还告诉我,他们村属于山区,村里百来户人家,有30来户靠骡子搞运输谋生,先前只是在附近干,后来慢慢地发展到向外承包工程,而且专干山上的活,比如做铁塔、修山路等等,凡是汽车运不上来的黄沙、石子、水泥、石板、水等等,都由骡子运上来,骡子运输队还是挺受欢迎的。难怪俞队长弃了原本的木匠手艺,专门从事骡子运输,这不,连骡子都已换了3头。

记者问他们在外头干活苦不苦。“苦,不苦才怪呢。”俞队长的妻子,一个快嘴快语的中年女子接过话茬,“我们是哪有生意上哪里,一年当中有七八个月在全国各地跑,最远时还跑到广西、黑龙江去干活,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不过话说回来,干这行自由些,不比厂里要受人家管制。”

这个运输队有8个人,俞队长的妻子专门负责烧饭,其余的则每人管着一头骡子,不然,骡子也会贪懒,不肯干活。按理说,骡子上山下山他们都得跟着,一天10来个小时跑下来,少说也得走上四五十里路,肯定累得腿脚酸痛。可他们说,已经习惯了。

运输队所有的人都住在龙山上的小庙里,没有床,搭搭拼拼就成了床,有的干脆睡在冰冷的地上,晚上,冷风嗖嗖地钻进来,带垫带盖四条棉被仍嫌少,照样冷得睡不着觉。没有电灯,夜晚便少了些许乐趣,加上冬日的天又黑得特别快,没到晚上6点就不得不上床休息了。白天没活干的时候,他们就围在一起打牌,或者上街逛逛,实在闲得慌了,就翻来覆去地看旧报纸,仅有的几张旧报纸已被他们翻得烂了。

听说,做不了一个月,他们就要回去过年了,明年开春还来。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