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你虽热心 我却冷淡

——九万富余农民培训之问题篇

本报记者 高放


在培训农民工作全面展开之际,有一种现象随之浮出水面: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政府实施的农民培训工作不了解并且不热心的农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办公室曾开展过一次调查,主要对全市232家企业和21个乡镇(街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经过7天的深入了解获悉,全市21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上虞新区等下属企业中,需要就业的农民11421人,涉及到140多项工种,而全市16个乡镇(街道)农民意向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人数仅为4625人。由于大部分年纪轻、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民已进厂打工,这些农民基本上就是目前在农村渴望受到培训、不断增强自身技能的那部分人。这个数据也反映出,目前广大农民对培训和转移工作反应淡漠,主动配合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农民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自有其客观的原因。据了解,目前在广大的农村中,真正赋闲在家的农民较少,虽然大部分农民干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甚至不讲 技术的一些体力活,但大多有一份相对固定或短期的工作,留在家中的多是一些年龄偏大、失去劳动能力、基本没有文化的老弱病残男子或中年以上妇女。对于培训,有工作的农民担心抽出时间“磨刀”会失去“砍柴”的场所,留在家中的一些人又面临听不懂、学不进等实际困难,甚至有些农民只要求政府帮助找工作,而对培训丝毫没有兴趣。

农民对培训的冷漠使得组织者们颇感无奈,其实,组织者们也面临着诸多的烦恼。就各乡镇(街道)而言,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面广、量大、专业性强的新工作,各地面临农民培训和转移的情况不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参照,一些乡镇对如何抓好培训和转移感到无从下手,制订计划摸不着方向,培训农民又找不着人。今年,绍兴市下达给我市的农民培训任务是1.7万人,转移任务是1.2万人,重点培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男16-50周岁、女16-50周岁的农民。根据市有关部门的指导,目前各乡镇(街道)都制订了每月的培训计划。但计划虽然已经出台,许多培训项目却不够细化,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一些农业乡镇的培训课目仍是常规的农业生产内容,有些地方的培训显得流于形式。尽管如此,一些乡镇对培训时找不找得到人仍是心中无数。像建筑之乡的沥海镇,农民大多外出在上海等地建筑市场打工,要这些人回来培训显然是不现实的。与沥海镇等乡镇一样,百官街道、曹娥街道等都面临着找人难的问题。由于地处城区,就业渠道又比较畅通,绝大部分农民甚至年纪较大的农民都能找到工作,这些乡镇(街道)都面临着无人参加培训的窘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乡镇(街道)人手较少,农村指导员的下派使乡镇(街道)维持日常工作运作已十分紧张,到农村挨家挨户动员农民参加培训显得人手不够。经济相对薄弱的乡镇,感到培训经费缺口较大,对完成市里下达的培训指标任务信心不足。一些乡镇尤其是山区对于培训基地设置要求较高,既要求近,又要专业对口,认为市级培训基地虽然多,但要组织农民出乡镇培训,经费较为困难,农民自费参加市级基地组织培训的积极性又普遍低下。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尤为困难的是,此项农民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转移农民,而面临的又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一般的培训对他们而言是否能达到效果,令人堪忧。如果只是就培训而培训,极有可能成为“大呼隆”,失去培训的真正意义。再则,在接受过专业技术学习的“正规军”(大中专学生、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也较为难找的今天,每年转移如此数量的农民就业是否现实,也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