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回荡在双笋石下的乡音

——记浙江华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苗通

本报记者 陈胜龙


位于群山苍翠、层峦叠嶂中的陈溪乡,因一柱酷似双笋的山峰直冲云霄而名闻遐迩。如今,在山水秀美的双笋石下,一座占地面积10662平方米的现代化剧院拔地而起,开始为山区百姓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给原先古朴幽深的陈溪山乡平添了几分新时代的气息。这是浙江华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共产党员王苗通出资800多万元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发展的生动写照。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感激王苗通的善举,给这座剧院定名“苗通剧院”。

改革开放以来,那些从穷山沟里闯出去的陈溪儿女,凭着大山一样博大、宽厚的胸怀,山岩一般顽强、坚毅的品质,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王苗通,无疑就是陈溪优秀儿女中的杰出代表。

1993年春,时任陈溪乡企总公司负责人的王苗通,作出了一个令同事、朋友,更令家人和山里乡亲十分不解的举动:辞职下海创办塑料模具厂。许多人认为,此时的王苗通在乡镇干部的岗位上已才华初露,凭他的素质和为人,日后前途无量。山里人出个干部不容易,下海办厂是十足的自讨苦吃。但认准了道的王苗通,就像陈溪山乡漫山遍野顽强坚韧、破土而出的竹笋一样,下定决心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王苗通很坦率地说,离开陈溪不是对山里没有感情,也不是我穷怕了,而是我坚信,大山以外的世界,有属于我施展才能的更大天地。离开大山不是逃避,更不是忘却,而是为了能对家乡有更大的反馈和报答。

短短10余年时间,王苗通以领先一步的目光、胜人一筹的胆识和“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的信念,把一家仅5万元起家的个私小厂,打造成汽车热交换系统产品占全国95%市场份额、美国40%汽车维修市场份额的集团企业。到过华通的人,有一个感受尤为强烈,就是无论研制、生产、管理、销售,还是设备、员工,华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都充满了一个现代企业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壮大、欣欣向荣,王苗通始终都情系故土,关注家乡。多年来,他在努力办好企业、不断拓展事业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1994年,华通公司正值草创时期,正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当听说陈溪乡要建造中心小学教育楼、还面临较大资金缺口时,王苗通坐不住了。他想尽办法从银行贷款20万元,并将其中的15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确保了该校教学楼的及时兴建。看到山里的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发出阵阵琅琅读书声的时候,他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

至于建造剧院,王苗通缘于这样的初衷:要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最关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今天,山区群众不仅需要有物质文明作支撑,更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来提升生活质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捐资800多万元建造了这座漂亮的剧院。

今年春节,“苗通剧院”试营业,朴实的山里人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激动和赞扬声里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喜和自豪。他们惊喜的是当初王苗通走出大山时的那份担忧,如今早已被他一次又一次的无私回报所化解;他们自豪的是作为大山儿子的王苗通对大山馈赠报答的丰厚,更大大出乎他们昔日的期望和想像。“苗通剧院”开演的那天晚上,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由儿孙抬着到剧院看戏,紧握着王苗通的手感激地说:“你是好人啊。我今生第一次能坐在家门口的剧院里看戏了。”王苗通说,这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我的愿望就是想对社会、对家乡作一些真诚的回报。

其实,类似这样的感动,几乎伴随着王苗通这10多年的创业历程。当他数次捐资造路修桥,看着山里的青年男女在新建的道路上如蝴蝶般欢快嬉闹时,他感动过;当他无偿捐出在家乡的6间住宅,兴办陈溪老年活动中心,听到老人们发出开心爽朗的笑声时,他感动过。王苗通说,山里人的生活依然艰辛,如今他们连生个孩子都要大老远地跑到山外,我实在觉得不忍心。于是,一个捐资近千万元建造陈溪医院的计划已开始启动。试想,不久后当王苗通站在医院内,听着那些新生婴儿在崭新产房内发出的第一声啼哭,他同样更会感动……

大山无言,笋石作证!王苗通对家乡的一往情深、一腔乡音,早已深深地镌刻在陈溪的土地上,回荡在陈溪的高山上。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