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是心有毒

穆志


     

毒大米、毒咸鲞、毒腐竹……眼下,央视曝光的“毒火腿”事件余波未平,媒体又接连披露了“毒枣”(长沙)、“毒蛋糕”(杭州)的消息。面对身边越来越多的被揭露的“毒物”和一宗又一宗的中毒事件,对生命和健康日益重视的人们不禁惶恐不安,世上到底还有没有可让人放心的无毒物品?

山中本无花,被人看见了才称为美丽的花。古代有位主观唯心哲学大师这样说。假如生硬地套用一下这种说法,便是“世上本无毒物,被人玷污了才有了让人心悸的毒物”。是啊,任何一种“毒物”都是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奸商毒害的产物。是人心有毒,是蛇蝎之徒将自己的心毒注到了本应纯洁的诸种物品上。日益猛烈的利欲世风,吹开了一些人心中的潘多拉魔盒,越来越多的“毒魔”附向越来越多的物品中,肆虐市场,侵蚀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分之三百的超额利润,将诱使人们不惜坐牢、上绞刑架,使人心疯狂。人心有毒,说白了是利欲浸染的必然结果。然而,同是市场经济,同有一个利益问题,同是有着强烈趋利心态的“理性人”,为何眼下我们的周围却特多“有毒之心”?这除了某些传统的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外,最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我们市场管理的制度化程度不高、监督检查纰漏较多。

不过,市场管理的制度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它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不断推进。但是,我们绝不能以此为理由,任由越来越多的“毒物”侵害市场,任由人心更加毒化。在市场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中,眼下急需清查“毒物”、拯救“毒心”。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成功经验,“以毒攻毒”恐怕是较好的办法。因为在市场道德价值标准相对紊乱、 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相对扭曲的实际情况下,轻描淡写的道德说教早已失却了其该有的功力,再加上有些道德价值观念也已难以使人信服。对中毒已深的某些人心,须下猛药方能救治;对影响重大的“毒物”事件,须处重罚才能杜绝。利欲熏心的人,只有在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经济利益、精神利益以及人身自由代价面前,才会“幡然醒悟”。假如一宗“毒物”事件将会使“施毒者”声名狼藉、倾家荡产甚至坐牢砍头,那么还有几个人会铤而走险?还有几颗“毒心”会恣意膨胀?

市场经济当然是趋利经济,但各种趋利行为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规则一旦被打破或被忽视,利欲之心便会像失却天敌的狼毒草、浮萍一般疯狂地长大,不到“毒发身亡”绝不会罢休。因此,清除“毒物”首先应注重拯救“毒心”,而两者最终都依靠规则的确立和健全。

人心的毒症除却了,市面的“毒物”自然会匿迹,人们放心生存的时日便就到来。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