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关注农民工应有实招

辰晔


     

当从古老的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放下裤腿,换下布鞋,一脚踏进陌生的城市后,他们无疑成了城市建设、“三产”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然而,亦必须清醒地看到,拥有9400万之众,并以每年500万递增的农民工,在初始跨进城市大门之时,毕竟没有太多的应对准备,包括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亦就是说,他们初来乍到,要真正融入城市,面临很多的困难。与此同时,对城市而言,似乎也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匆匆地开始接纳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到来。于是,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的边缘中行走,在生产、生活中碰逢困难、矛盾和问题,是可想而知的了。

农民工进城是必然的趋势。农民工进城的实践,折射的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进程,它必将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如何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关注农民工,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扎实措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人认为,农民工的出现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对其的认识理解、帮助支持必然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凡事要慢慢来。不错,过程是必然的,然而,我们千万莫要以此为借口,对一些农民工在生存环境、工作生活上碰逢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态度,以至能拖就拖、好推就推。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民工的事最小也是大事,对他们的小事我们理应举轻若重、以小为大。想一想吧,如果连他们的小事都不屑解决,又何以言解决大事?如果连农民工都不愿关心,都急不起来,又何谈关心其他群众,并急其所急?

关注农民工,自然不应是一种挂在领导和一些部门口头上的时髦话,不应仅仅是一种应景式的口号,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强烈冲动,并由这种冲动形成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据报道,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看望教师,言语殷切:“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江苏省公安厅日前出台一项新规定:在今后的执法和管理工作中,禁止出现“打工仔”、“打工妹”的称呼,一律改称“同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在近日对在沪务工经商的21万外来从业人员发放老年补贴凭证,这意味着,他们将在回乡度晚年时得到一笔由上海市政府给予的补贴金。山东省则要求农民工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前不久,国家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门还颁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这点点滴滴的行为,从改善工作环境到改善生活条件,从保障人性尊严到保障经济待遇,从提供就业岗位到提供就业培训,无不显现了党和政府、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
对农民工,我们已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他们同样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我们正在和已经在采取措施,给他们以热情关注和切实帮助。是不是真心关爱农民工,对农民工的感情到底深不深,不看我们作了多长的报告,说了多少动听的话,关键看我们采取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招数,关键看农民工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实惠不实惠。只要强化换位思考,坚持一如既往,不断加大力度,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出好新招、出足实招,为农民工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

农民工是城市中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建设力量,农民工实践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进程。为了让精彩留住历史的瞬间,并伴随历史的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各级组织就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热情对待每一个农民工,悉心支持每一个农民工。让农民工既成为城市建设者、城市服务者、城市管理者,同时,亦通过满足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提升对人生价值、生活目标的看法,从而与其他市民一起成为文明建设成果的享受者。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