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此乃世纪名言,鞭辟入里。
创新一词,而今在各类媒体中高频率地出现,说明它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词。事实上,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创新的意义空前扩展,它已经成为测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企业有无竞争力,一个组织有无生命力,一个人能否安身立命,一个制度和一个理论是否充满活力的根源。
创新,既要继承前人,又不能因循守旧;既要扬弃旧义,又要创立新旨;既要借鉴别人之长,又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努力做到分析形势有新的视野,研究工作有新的理解,解决问题有新的办法和对策,真正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一项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创造活动,因此,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始于实践探索、长于质疑发现、成于谦虚谨慎、勤于学习积累、工于总结提高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只要实践在发展,就存在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的问题,也就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问题。想当年,小冈村农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实际上就是鉴于土地实际和生产力情况,考虑到需要和可能,逐步摸索、实践创新的产物。实践证明,小冈村的做法符合当地实际,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一创新之举,更是成功之举——它在全国推广施行,就是最好的明证。小冈村的伟大创举亦同时告诉我们:创新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创新就是要从实践中解放思想,敢于屏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以利于形成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观念和做法,亦即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力的能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譬如吃东西,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是否也是一个长于质疑发现者呢?马克思的辉煌巨著《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它创造的种子是什么呢?是亿万人每天接触但却熟视无睹的商品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信息中发现规律,作出创造,这是一种屡建奇功、频传捷报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实现创新、创造的媒介。
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诫实和谦逊的态度。“谦受益,满招损”,谦虚的品格往往能够成就一个科学家的卓越事业。就拿中国科学院院士,在83岁时获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昆来说,谦逊,便是他永不满足进行探索创新的精神动力。几十年来,黄昆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科研事业,留学英国期间,潜心研究四年,完成专著《晶格动力学理论》。留学归来,黄昆又在半导体等领域刻苦攻关,成为我国固体物理学事业的开创者,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成就。有人说,谦逊是一种能够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小兵”的思想品德,这既是黄昆屡创科研佳绩的重要条件,又何尝不是人们进行创新、创造的必要品格呢?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早就呼吁:“在当前科技界和社会上一些地方呈现浮躁偏向的时候,院士们更应严于律己,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奋发创新,力争为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国家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思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自然,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其实,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创新,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现代管理科学的动力原理认为,推动着人们创造和实践的,有三种基本的动力。除了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外,就是信息动力,即在外界信息流的不断冲击下,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由此推动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这便是信息动力作用的表现。学习的不断强化,知识的不断积累,这该是信息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事实上,只有满腹经纶的人,才能有所创新;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的人,才能不断有所创造。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学习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以及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
我国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描写西施的诗云:“贱时岂殊众,贵来方悟稀。”意思是说,依世俗的眼光,贫贱时的西施并无出众的地方,但当显贵之后人们才悟到她的稀有。如果把西施的命运比作世事的曲折变化,这两句诗不是概括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吗?只有那些摆脱了近利、小利的束缚的人们,才能具有识别信息的卓识,于寻常处看到稀有,于贫贱中看到珍贵,于小苗时看到大树,于现状中看到未来。创新,亦是如此,它需要人们善于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甄别一切、总结提炼一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四大发明到艺术珍品,从文献记载到口头传说,从地上的陈迹到地下的文物,从二十四史到各地方志,都有无限广阔的利用价值,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创新的手段,去包装它、开发它、提炼它、利用它、传承它,那么,必然能够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总之,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创新的责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它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要自觉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一流的工作业绩。
(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