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梁祝”文化,更应走向开发利用

黄润川


     

又是金秋十月,“梁祝”文化研讨之声再次从玉水河畔的英台故里上虞响起。记得去年撤县设市十周年庆祝活动之际,我市也曾邀请京、沪、杭、甬及市内“梁祝”文化方面的专家和相关文化名士,对“梁祝”文化进行过专题的研讨活动。通过相应的研讨活动,在提高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扩大其现实影响的同时,推动了对其进一步挖掘并开发利用的进程,作为英台故里的上虞人自然是甚感欣喜。

素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誉的“梁祝”传说,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忠贞而悲戚的爱情故事,也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给青年男女带来的不幸,更因为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引发了众多的“梁祝”故里之争。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归属之争,可谓屡见不鲜,如当年“西施故里”之争等,无不争得硝烟弥漫,即便是一些历史早有定论的铁案,也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其实,争来争去无非是想借其现有的名气在提高本地知名度的同时,看好其内在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本无可厚非,但类似于“西施故里”和“英台故里”的争论,就难免给人以地方利益作祟之感。因为其归属早有定论,而且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任何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归属固然要争,但关键不在于如何把其争下来,更应将其开发利用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并加以开发利用。“梁祝”文化的研讨也应该一样,理论研讨固然需要,但最终还应该走出理论,走向开发利用。

尽管祝英台被公认是“上虞县玉水河旁”的祝家庄人氏,但上虞人为捍卫这一历史事实却没有少费唇舌。当然不外乎一些地方对“梁祝”传说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开发价值的凯觎,但主要还是其所在地没有及时地加以开发利用。说实话,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如果争来争去仅为拥有它而不加以开发利用,那么不仅其应有的价值得不到发挥,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别人争相开发也就不足为怪了。说得好听一点也是资源共享,因而岂有不争之理?面对近乎灼热的论争,上虞市举办这样的研讨活动可谓用心良苦,也算是暂时未对其全面开发利用的一种缓兵之计。但是要真正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仅有理论上的研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梁祝”传说已经传了那么多年了,再研讨也是这样一个传说,唯有及时地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其研讨的价值。

对“梁祝”文化这种既有广泛知名度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原始归属地不仅仅要捍卫其拥有权,更要有一种加快开发利用的紧迫感,况且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及时合理地开发利用也是其拥有者的责任之所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忙于应对别人无休止的争夺,也不愧对其空加拥有。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