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义养“隔壁姆妈”

本报记者 孙大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丰惠中湖村农村妇女贾凤娟却义养无亲无眷的瘫痪老太张菊芬竟达九年之久,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菊芬是丰惠镇贾塔村的孤寡老人,今年89岁,靠丈夫的抚恤金维持生活。年轻时的贾风娟与她是隔壁邻居。贾凤娟只上过三年学,当过代课教师的张菊芬曾帮助贾凤娟识字写信,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隔壁姆妈”和“隔壁阿囡”叫得亲切,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七十年代,贾凤娟出嫁到离家4公里外的中湖村。每年春节,贾凤娟总要回娘家,同时也看看“隔壁姆妈”。1995年农历八月十三,贾凤娟回娘家,照例又去看望“隔壁姆妈”。一进门,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老太太瘫在床上,动弹不得,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屋里到处都是换下的脏衣服,还粘着屎尿。娘家人告诉她,几天前老太太因停吃了几天降血压药片,突然中风,右边身体瘫痪,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老人无儿无女,谁愿意服侍这个瘫老太太。

贾凤娟含着泪,把屋内的一切收拾整齐。当晚回家,她再也睡不着,“隔壁姆妈”的处境,始终出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第二天一早,一辆拖拉机开进贾塔村,贾凤娟把老太太接到了中湖村的家里。

初到中湖,老太太浑身是病,奄奄一息,不仅不能自己吃饭,连大小便也失禁。贾凤娟熬药炖汤,洗衣喂饭,端屎倒尿,忙得不可开交。老太长期卧病在床,贾凤娟定时送饭,定时换尿布,定期为老太洗澡。最难的还是每次给老太换衣服。由于老太半身肌肉僵化、变形,换衣服简直比初生的婴儿还难,往往是一只衣袖穿好后,另一只怎么也穿不进去,老人还不停地叫痛,尽管这样,贾凤娟也没有怨言。

有一次,老太背上生了一个褥疮,天天喊痛,村人都说老太好不了了。贾凤娟配来云南白药和膏药,为老太治疗,还一天三遍给老太洗背。半夜起身去给老太换药翻身。还有一次,老太患病,三天三夜不能进食。贾凤娟到邻村找赤脚医生看病,赤脚医生说,80多岁的老弱身体,一旦患病,神仙难医,何况三天不吃饭。拒绝出诊。贾凤娟好说歹说,最后终于把医生请到了老太的床前。由于贾凤娟的精心照料,老太的身体和精神逐渐得到了恢复,瘦削的脸上有了光泽,缠身多年的高血压也消失了。

老太自瘫痪以来,基本丧失了语言功能。为了帮助老太排除心中烦闷,贾凤娟专门为她配了一副老花镜,到村委办公室讨来报纸和杂志,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次,老太太突然呜呜大哭不止,村里的人不知何故,贾凤娟忙进屋与她“笔谈”。一问才知道,老太从报上看到了邓小平逝世的讣告,想起邓小平对知识分子的好处,伤心不已。

贾凤娟的家里并不宽裕,丈夫打工,工资不高,自己务农,三亩田的收入也有限,但对老人的生活所需,贾凤娟一点也不吝啬。尽管自己已多年不买新衣服,但每年总要为老太太添置几件,老太想吃什么,总是及时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常用药,也总是预先备好。对老太每月一二百元的遗属抚恤金和逢年过节亲戚朋友的慰问金,贾凤娟原封不动地存在老太的账户上,作为老太的“保险金”。她说:“我也是五十二岁年纪的人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总不能让‘隔壁姆妈’一无所依吧!”

村里的人都说,贾凤娟是万里挑一、千金难买的“隔壁阿囡”。文化不高的贾凤娟却认为,帮助“隔壁姆妈”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行和人性,如果大家都只顾个人漠不关心他人,那就不会有家庭亲情,也不再有社会真情。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