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兰亭

陈荣力


     

曲水邀欢处,遗芳尚宛然。

名从右军出,山在古人前。

野兴攀藤坐,幽情枕石眠。

草露犹沾服,松风尚入弦。

——唐《经兰亭故池联句》

江南之地,温山软水,其婉约与阴柔,和塞北大漠的豪放同刚烈形成鲜明的比照。因此,江南地域孕育的风情与文化,大多娟秀、柔美,譬如甜糯嗲噱的吴侬软语,譬如鹂转莺啼的评弹、水袖飘飘的越剧等。然而也有例外,这例外之一便是书法。墨掀惊涛、笔舞龙蛇、锋卷残云、毫奔天涯的书法,本是中华文化雄健豪迈特质最传神的符号,而这种符号的滥觞偏偏在于温山软水的江南,偏偏在于清流映带、茂林修竹的绍兴兰亭。这不能不使人产生太多的猜想和沉思。在绍兴众多的古迹名胜中,我以为兰亭是让人心想往之的,尤其是对风雅和率性为特征的文人。

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随晋室南渡定居绍兴的会稽内史王羲之与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四十余东晋名士,雅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流映带、茂林修竹的兰亭修楔。他们列坐曲水、畅叙胸臆,游目纵怀、饮酒赋诗,共得诗三十七篇。本来这样雅聚山林、饮酒赋诗,在咏言属文、优游弋钓为时尚的东晋名士中是最平常不过的。然而不平常的是,客醉兰亭的王羲之酒酣意足之际,挥动鼠毫笔,在一袭蚕茧纸上,为那三十七篇诗赋写下了一轴三百四十二字的《兰亭序》。正是这轴雄秀清逸、气韵生动、技巧娴熟、章法完美无缺的《兰亭序》,将中国的书法艺术推上了至高绝胜的境地,兰亭也因此成为中国土地上无出其右的书法圣地。我们无从知晓,王右军当初在跌宕飞扬、恣意起伏的挥洒中,那笔墨的方折劲峭、那点划的遒媚高雅、那章法的萧散流丽、那形态的龙蛇腾跃、那气势的雄健超然,是天佑?是神助?也许,亭亭的修竹间,那日月所凝的阴柔,正孕育了他雄健豪迈的精气;潺潺的曲水中,那山水相溶的隽美,恰好滋润其倜傥清逸的风骨。由此想来,兰亭之于王羲之、之于《兰亭序》,该是定数。

在去年四月的绍兴兰亭书法节上,我有幸结识一位年迈的书法家。老先生对书法艺术孜孜矻矻、悉心求索了大半辈子,说起草隶行楷、北碑南贴,如数家珍。言谈之中,我们自然说及那随唐太宗临终下诏而埋入昭陵的稀世珍宝——《兰亭序》真迹。我说,那真迹若能面世,对书法界该是一大幸事。老先生颇不以为然,他说:“书法讲究师法造化,功于自然,尊古而不泥古,临碑帖而不迷碑贴。真迹的能否面世,其实并不紧要。再说留一点悬念不是挺好吗?何况我们每年都有这样一次盛况空前,新人辈出的书会呢?”我想,老先生有如此的见解和豁达,该是多年悉心研习书法的造化之果了。

不久前,因受朋友之约,我创作一首题为《中华书法》的歌词。当我写下“兰亭孕精气,曲水润骨骼”两句之后,一时颇为想不出下面对仗的两句而愁眉不展。搁笔之际,我忽然想起了那位老先生的话,于是下面两句“夺古化神韵,创新立风格”很快跃然纸上。我想,这两句我所要表达的也许不仅仅只是对书法,就像兰亭给我们的启示恐怕亦不止于书法一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