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92年初冬的一个镜头:北京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全军保健知识书画篆刻大奖赛”,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刘华清、张震等纷纷题写贺词。时任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政委的程海清大校,其书法作品《古今名句六十联》荣获全军一等奖,美术作品《不老松》评为全军优秀奖。程海清的名字,连同他荣获佳绩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如雷贯耳,自是想象中事,当不言而喻。
金秋之季,笔者在虞舜故乡、英台故里的上虞市有幸拜见了这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画院院外特聘画师、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组委会副主任。他是与著名画家江枫、虞籍青年画家杨国明在宁波举办完三人画展后,取道上虞进行艺术交流的。大概与年轻时的军旅生涯有关,程海清现在仍然精神矍铄,走在路上,腰板直挺,步速很快。聚谈时,他则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在这种场合,最开心最爽朗的笑声,一定来自程海清。
两天的时间,似乎太短,我远远未能听尽他对书画艺术、摄影艺术欲望的倾述;两天的时间,亦不能说太短,在他的侃侃而谈里,在他现场的提按顿挫中,我似乎在雨后的村边品出了许多北方的故事,在被薄雾打湿的无数花瓣上感应到世界的庄重和俏皮,在娇艳欲滴的红土堆上发现了令人惊惧的美丽,在蓬勃茁壮的人体上领受到自然的恩赐;在黑的山白的树身上悟出喜悦人生的明媚。以至于让我触摸到他对艺术对人生“海纳百川”、“清朗乾坤”的心灵轮廓。
程海清,字溟潇,1945年生,河北深州市人。其父本是美术、文学教师,后来又进河北师大生物系深造,能育千种名花,人称“菊痴”。因出身书香门第,加之天资聪颖,程海清从小就爱上了书画艺术。他,三年级就敢画白居易;一个小学生就敢爬上梯子挥动大画笔,在乡村的粉墙上画村史。中学时代,他因参加青岛崇真美术夜校的函授,系统学习了书画知识,从此抱定了与艺术结伴的宗旨和决心。
参军后,他成了部队的文艺骨干。从画连史、画幻灯、画报头,一直到画珍宝岛战斗宣传画,为《华北民兵》、《东北民兵》画封底画,他的艺术才华在部队得以充分展示,以至于军区文化部门、解放军画报社都准备调他。程海清先后担任过军区宣传处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政委。在“当官”与“从艺”的两难选择中,他那寻找最佳结合部的实践过程,同时成了他化难为易、双向互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升华过程。
许多场合,他是指挥者,于是在单独活动时,他就拿起相机多拍静物;当了领导,他既抓培养艺术人才的工作,又抓下基层组织文化服务的活动;部队拉练、行军,动员时他是领导,可野营路上他却成了摄影干事;利用与艺术名家交往多的机会,角色一经转换,他便成了拜师学习的学生……这位38岁就当了师职干部的书画家、摄影家,尽管领导工作繁忙,可仍有大量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发表、参展、出版或被收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取向。国画线条是形式法则中特殊功能的表征,其是画家提炼自然形象,从客观形态变移成主观形态,融入情思心绪,意识谐趣,创造艺术美感魅力的基本手段。而且中国画的线条还要和书法契合,所以它的造型语言要写出,非绘出,更非描出。线条在毛笔的运行中勾勒、盘旋、顿挫、往复、横竖曲折、聚散、交错、飞舞提按,而且同时通过墨的浓、淡、干、湿、枯、润多种变化,造型达意,抒发情怀。程海清的书与画,有融会贯通之妙、相得益彰之美。在书法上,他先楷后行,在学魏碑的基础上,反复研习“二王”碑帖,后又临学柳、欧、米、赵诸家。主张继承传统,师古不泥。所作行楷,法度严谨,端庄秀丽。他的通俗不掺杂庸俗,相反地显示了大度与高雅,于是,他的作品终在可读、可亲之中给人以余味。观程海清的书作《赤壁怀古》、《宋词五首》、《古今名句六十联》,气韵闲雅,神采秀逸,不淑不励,清清爽爽。其书卷气溢于纸表,一派文人雅士的高贵气质。难怪全国书协副主席、老教授黄绮也称赞他是军旅中难得的人才,并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书协。
程海清的绘画,也着实了得。有句话说得好:“埃及人描绘他所知道的,希腊人描绘他所看到的,文艺复兴的人描绘他所感觉到的。”程海清就是描绘他想要描绘的,他画胸中之人,以神写形,以神取形,以神变形,他追求的是以一当十的境界,即艺术形式的意象美感凝炼再现,所以观众怎样看也是自身的体会。他画了一批塑造当代女性的水墨画,神采各异,婀娜多姿,大给人以抒情美的享受。须知道,以当代女性做题材画中国水墨画,他当属最集中、最明显的画家之一。然而,又有谁知道,本来他是喜欢画古代仕女的,对于一个画家能专注一点集中精力进行探索,无疑是聪明的表现。程海清的聪明更为突出的表现在艺术思想、艺术观念上能永远勃动着进取意识,从古代仕女画延伸出当代女性画的一条路就是画家在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上大胆进取的成果。正如河北省美协主席赵贵德所言:“中国古代仕女画经过上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模式和独有的艺术语言。如何从传统的女性审美向现代女性审美推进,既能找到衔接点又能够推陈出新,大概海清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喜的是海清终于摸到了本质和规律,而且在日新月异地向着制高点攀登。”是啊,程海清坚实深厚的现代绘画素养使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画笔墨技巧,直面人生、正视生活、拷问灵魂、弘扬自由精神,使其的作品光彩照人,也使得他和“自娱自乐”的“文人画”有了根本的区别。
书与画交合而成的笔墨情感、笔墨情绪、笔墨精神,在程海清的书画中表现得是那样的淋漓尽致。不是吗?看他的画自然想到他的书法,看他的书法自然想到他的画,以气贯通笔墨是书法艺术的魂,同时也是中国写意的魂,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互补互融,便是程海清的主动意识,也是他特有的长项。于是乎,人们欣赏他的当代女性水墨画时,除了对其简约笔墨营造出来的纯情美所感染之外,更被他笔墨独立的艺术思想所吸引所倾倒。
大约是随乡入俗的缘故,为北方人的程海清,好喝黄酒。餐桌上,他喝女儿红,是那样的干脆利落。于是,我想到了古代的书画家,他们大多爱酒,且酒后往往精神亢奋,才思敏捷,从而激发出珍贵的灵感。不是吗?唐代“草圣”张旭作书,醉后大呼狂走才索笔,并写得“变化无穷,若有神助”。秦汉间的“千岁翁”安期生,曾“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唐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果不其然,晚餐后,程海清微醺着脸,笔起笔落,洋洋洒洒,无论字或画,皆别具一格,人争传之。
程海清不仅书画技艺绝顶,其摄影亦颇为出色。他积多年的摄影创作、绘画实践和书法研究于一体,机敏而又自如地贯通和穿行于三种文化之中,支撑起独属自己的“艺术三角地”,并使之碰撞、融合和互相为用,使之不断产生新的艺术火花,并通过不同的“技术处理”折射到创作实践中来。业余之时,程海清亦喜爱读书,钟爱音乐,酷爱作诗,热爱收藏。他说:“爱好广泛,是对人生性格、智慧的一种修补。冲动的叫你冷静,偏颇的让你全面,狭窄的让你宽容。”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程海清在艺术上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加强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是艺术家提高眼界、品位和档次的必由之路。
程海清的艺术创作,深邃而又纯真地寄托着他对人类的、对永恒的自然的宽厚与体贴,他并且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有效地抚慰着人世间的喧嚣,浮躁和被无限夸张了的疑惑与冷漠,他的艺术创作,理所当然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他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先后参加过全国、全军、北京军区和省、地、市展览,并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有的被选入画册,刻碑制匾,印刷张贴。其艺术成就被编入《当代书法、美术诗词人名录》、《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
在紫云阁茶庄品茗之时,笔者曾就获奖问题请教于他。程海清说,获奖固然是一种评价艺术水准的尺度,但并非是唯一的,有时还常常受制于评委见解的好恶、初评的遭遇以及评委印象,等等。所以,创作上要有主见,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否则,淹没了自己的个性,那只意味着自己艺术创作走上了末路尽头。而对艺术的传统和创新问题,程海清更有自己的灼见,他觉得传统是一个不断吐故纳新的活的流动体,书画艺术“进入世界”,也只是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本色去参与,并非将“秦俑”改制成“大卫”,更不是将徐渭变成毕加索。艺术的创新,是在民族大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感召下的有所吸纳和有所扬弃的创新。于是让人油然想及,程海清把艺术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结合起来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探索的过程,不就是传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实践过程么?他说,他成不了大师,然而,其言其行不就在靠近大师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