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古镇古韵

夏震扬


     

丰惠镇,一个可以承载江南历史风云的文化古镇,在虞之南一如既往地繁荣。

古镇如筝,清风轻舒纤指,弹奏出妙乐天音。明月无声,隔厢回望,却浓了悠悠思乡情。

枫之舞,染红古镇秋色几许。

古镇如古稀老人被烟油醺黄的歪脖子烟嘴,在口兹巴口兹巴的闲磕中,唠出了白驹过隙的真谛。

古镇如诗,一首平仄押韵、音律谐美的诗章,当然不可能有“金戈、铁马、西风”的壮阔和“大漠孤烟直”的苍凉,却多少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韵和“山村水廓酒旗风”的浓艳。它宛然是陶渊明的山水诗和王维的田园诗,化不开的诗意诗境,撩开了岁月尘蒙的视障,古镇在金秋的南山下,或者明月下的松林间,有文人雅士采菊、流觞、弄笙、抚琴,有浣女的捣衣声、牧童的横笛声破空而来……夜暮降临之际,熊熊簧火助之载歌载舞。

古镇不是镇,它是某一本书上的某一段灿烂的历史。我们翻开它的时候,目光早已犁进了苔藓斑驳的史册,有浩荡之风携前人怆然的泪滴穿穴而过。

如果这也算是诗,诗言者,当是农夫执着的犁耙和从这个古镇上远旅的游子的思归之情。
镇西大街,依然如秋天里的雨丝一般细密绵长,当初峥嵘一时的青石板、鹅卵石,已被时代的尘帚轻轻地掸去,不见了,还有熙熙攘攘赶集人的履痕和小巷尽头美丽鲜艳的油纸伞。戴望舒的《雨巷》把长街的守望演绎成紫丁香般芬芳的回忆。

长街空灵起来,商家的吆喝声在北门的现代化新城中悠扬。老街还是从前的老街,清一式的双层木楼,黛瓦,粉墙,瓦当和瓦楞上葳蕤的野麦棱,还有雕镂的木门木窗,空荡的店铺,疏淡的行人,隐约有几丝失落的沧桑感。

巷和弄也是一味地沉静,错落的古庭院,爬墙虎的青蔓茂密地茁壮着。每一块青砖,每一片乌瓦,据说都是千百年岁月的积淀,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古镇的名片。美利坚辉煌的历史神话,在古镇幽深的巷弄里,不过是几声轻叹,不值一哂。

依稀中,魏伯阳腋窝下夹着一部《参同契》,从1800多年前的长街源头,冒着微雨翩然而至。他身着天蓝色八卦衣,头戴方士巾,手执尘拂,长髯飘飘,道骨仙风,把上虞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写入炎黄子孙的纪年表中。他的晚辈王一飞、胡子婴、胡愈之、范寿康们也从这条长街上徒步出行,胸怀报国大志,一路壮歌,百折不回,深深浅浅的脚印中,开满了古镇人的光荣和自豪。

古镇有小河,依着长街风情地婉蜒;周边有如画的山峦,四季颜色迭更,美不胜收。古镇充满浓郁的江南味道,适宜于文人墨客浅吟低唱、泼墨写生。它的每一条纤细的街弄,是游子思念故里的触须。“爱无涯,思无涯,碧血丹心在天涯”。从古镇出去的人,无论走得多远,他思乡的触须,始终伸展在小镇的褶折里。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是谁在初夜时分弹筝歌吟,弄湿了一个游子的清听,日日夜夜,只为晾晒一片乡思?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