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过长安桥

金意峰


     

乡下的桥与风月无关,赋诗酬唱轻颦浅笑不是它的风格,它顶多是斜阳下一抹缱绻的黛色,烟波上一条褐色的丝带。它当然也与豪情悖离,铜筝铁板啸傲古今的激昂你找不到一星半点,它可能仅是你眼瞳里闪烁的秋波,梦乡中咿呀的柔橹。

我每次返乡都要经过一个叫长安村的地方,这个村子周围环绕着江南典型的泱泱白水,有水必有桥,且桥以村名,这座桥就叫长安桥。我记得我曾经百十次的在长安桥旁歇过脚,并且无数次用手掬过桥下的流水。好多个晚霞纷飞的黄昏,我静静的眼睛被镌刻得漫漶狂放的桥名所灼烧,我无法自持地猜度有关沿途这座桥的沧桑始末。暮色中,只有桥拱下那一泓宁谧的河水,悠缓、不动声色,仿佛在漫不经心地洗刷时间这块恒久的卵石。它使我的心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桥是古朴的桥。我喜欢做的事便是沿着三两台阶,踟蹰于宛如古代被发掘的甬道的桥面,或是在余晖下拍遍栏杆,那触手可辨的厚重的石质难免会使人怅惘,恍若走入了五代六朝。但一瞬间我却又暗暗地笑自己的迂腐。我想说到底我仅是一位过路人,对前途缺乏信心,对桥毫无把握,事实上我自以为无数次抚摸的桥的骨骼和筋络在许多年前就已渐渐冷却,最终凝化成岁月这座石雕。对此,一个后来者显然是毫无作为的,在静默如山的岁月面前,我是与昆虫共存草木同朽的一类。

这注定是一座大巧若拙的桥。我看到青石垒成的七八个桥墩笨拙地站在水里,似晚归的木讷的庄稼汉默默清洗他们的身体。水波上微漾着石桥穹形的倒影,呈现出女性线条般的妩媚。水的柔情脉脉与桥的坚如磐石绝妙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我曾多次站在长安桥旁凝视着如散金碎银般熠熠闪亮的河面,它遥远而辽阔,在阳光下宛然一条斑斓的青色丝绦向河道两边延伸,弯弯绕绕直至天际。初夏时节,河岸边泊着捕鱼用的乌篷小船,埠头旁搭起的瓜棚豆架之上青翠迎人,蛇一般卷曲的藤蔓上已结出粉拳大的南瓜手指粗的豆荚,岸上的泥地里,玉米的高秆像绿色的头颅在频频点头,田畦里散发着韭菜的气味,风肆意地把它送到我的鼻端,然后又忙不迭地把这乡土的气息送到遥远的河面上。不一会儿,我似乎就望见远处养蚌人精心围筑的直立的竹梢在河中央摇摇晃晃,好似被水的柔情牵扯得无法左右。

然而我亲眼目睹的俱是事实吗?显然长安桥的历史我已无从稽考,一个普通乡村的一座普通的桥,很可能从它诞生之日就远离了史志,年华像一缕薄纱掩饰了事物的本相。譬如长安桥,它始终与我若即若离,作为一个过路人,我的目光无法深入它的内部,我遇到的肯定是桥的一个侧面,是浮泛在庸常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许正因为如此,长安桥才给人以永远迷茫的意象。

当炊烟在乡下的屋顶上袅袅升起的时候,我怀着敬意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村落里踽踽穿行。路边绽放的美人蕉在夕阳下鲜红欲滴。我看到南方古灵精怪的孩子从那儿风一般跑过,杖藜的老人神态安详地守候着家门,肤色黝黑的小伙已荷锄而归,我甚至瞥见穿旗袍的绮丽女子在乡村院落里悠闲地剥洋葱皮的情景,那葱白的手指焕发着劳动的热情。天阴晦下来,这时候若是极目远眺,我还能发现那座长安桥,小小的如卧蚕一般,唯美地横亘在遥远的白水之上。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