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上虞的“瞎子阿炳”孙文明

任苗根


     

“瞎子阿炳”是近代江南有名的民间艺人,年轻时就双目失明,以拉二胡唱曲街头谋生,并到处受欺,被迫一直漂泊流浪于江南各地。他虽处困境,但仍不断努力改进曲艺,后来他在苏州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因曲艺高超而家喻户晓,深受欢迎。

孙文明(1928-1962),上虞人,是现代江南出名的民间艺人。他在旧社会,有比“瞎子阿炳”更悲惨的遭遇。他的外祖父孙兆福,以做奉帮裁缝为生,世居曹娥小船埠头(今曹娥上沙村)。女儿孙大凤,端淑贤惠,嫁给上虞余塘下村的一个也做奉帮裁缝的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孙文明四岁患天花双目失明,因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尚感到一丝的温暖,当时他母亲在曹娥有一个堂妹孙小凤,相互往来比较亲近,堂妹夫丁兆灿,是做道士的,对二胡、板胡、洞箫、梅花等等民族乐器,件件精通。当孙文明十二岁时,在她姨父家学二胡,就在这年年底,母亲孙大凤不幸患病逝世,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接着他父亲又娶了一位后母,对他们兄弟俩很不关心,并有所虐待,使他们更加痛苦和伤心。第二年,孙文明跟随他哥哥被迫一同离乡出走,沿途拉二胡,唱民歌小曲,街头流浪,求乞度日,一直走遍了浙北与苏南的各个集镇和乡村,为了生活,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和屈辱。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胡演奏的精进,后来在上海奉贤,他被潘家入赘做女婿,并改名潘旨望,才有了安定的归宿。

解放后,民间艺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怀。孙文明被推荐去南京学习广东音乐,仿粤曲风格创作二胡曲《送听》。1950年到苏州,与同行切磋技艺,改进指法演奏曲目多种。1951年春,借鉴弹词与江南丝竹《三六》,创作二胡曲《弹六》。1952年冬,创作二胡曲《流波曲》、《四方曲》,表现过去四处流浪的痛苦生活。1956年,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1957年又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均载誉而归。因而又创作二胡曲《人静心安》,表现出对新社会的热爱,还用泛音和控制弓,手磨擦琴弦的力度,奏出类似洞箫的音响,创作演奏表现农村幸福生活的《夜静箫声》。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之邀,讲学半年。又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授课一年半,创作二胡曲《春秋会》、《昼夜红》。上海民族乐团还为他印了作品专集《孙文明二胡曲集》,在香港上海书局出版。当时日本音乐家增山贤语说:“阿炳与孙文明,是纯粹的民间艺人,他们在近代、现代的二胡演奏法及二胡乐曲的创作方面,都分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2年,他的幼儿因患麻疹夭折,悲恸过度,致原有的肺病加重,于12月13日在上海奉贤逝世,年仅三十五岁。

2001年12月29日,孙文明的惟一女儿潘音月与女婿徐发根从海宁回到上虞来寻亲,在上虞文化馆屠仲道、石元诗与上虞乡贤会陈秋强和我的陪同下,终于找到了住在曹娥庙弄内(今曹娥孝女庙村)孙文明的姨娘孙小凤(当时已80岁),并澄清了孙文明原说在十二岁时他父亲已死,实际当时死的是他母亲,父亲未死(因恨他的父亲不关心,才这样说的),所以在离乡后,一直用他母亲的姓。但我们也在上虞余塘下村去查过,只知他父亲后来去世,以后,他的后母也离家出走,至今已无其他亲属踪影。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