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豆花香溢的日子

——下岗工人丁立江夫妇和他们的豆腐坊的故事

本报记者 徐芳


     

清晨2点左右,人们都还睡得正香,家住城南新村的丁立江夫妇却已洗漱停当,赶往他们的豆腐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开机、装豆、控水、加温、兑卤、制作豆浆和豆腐脑、豆腐已是丁立江夫妇驾轻就熟的活儿。豆腐坊外还是星光闪烁、凉风习习,坊内早已蒸腾起氤氲的热气,飘散开豆花香浓的气味……夫妇俩专注着干每一道活,两个瘦小的身影在白色的气雾中时隐时现……

两年多前,丁立江所在的运输公司改制,在公司做了10多年的丁立江也成了下岗队伍中的一员,加上妻子建红也是个待业者,这下夫妻俩本就节俭度日的生活面临着新的波折。

寻思半晌后,心思活络的夫妇看到报刊杂志上常有介绍加盟豆浆连锁店的消息,就商量着开一家豆腐坊。做豆腐的辛苦,丁立江夫妇早有耳闻,但营养丰富的豆浆、豆腐一定会受到日益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们的欢迎,夫妇俩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从来没有摸过豆浆机的丁立江夫妇开始了漫漫地求学之路——赴上海拜师学艺。

在市区一小市场边的营业房内,丁立江夫妇拜师学艺的一大成果——夫妇俩花去近4万元购置的一整套豆浆制作加工机器占去了房子的三分之一多。而学来的全部知识、技艺就在如何更好的操作这几台机器上。丁立江告诉记者,机器制浆在许多大中城市早已不是新鲜事,和传统的手工磨豆、制浆和人工烹煮相比,机器制浆更清洁、高效,并且由于使用了高温蒸气、避免了传统制浆后反复加温煮浆,因而保留的营养成分更为全面,口味更好。

但当满怀憧憬的丁立江夫妇花去所有积蓄购置了机器,并星夜兼程赶学来技艺,在老家曹娥开起了自己的豆腐坊后,市场并没有给他们相等的回报,一个月中, 几乎无人前来问津。夫妇俩刨根问底寻找原因:一个熟人点破他们,这里的老百姓还是泡饭咸菜当早饭,吃根油条已算不错,豆浆豆腐脑的营养价值虽高,但又有几人知道,并习惯吃?那么一来,怎么会有市场?

前年10月,夫妇俩咬咬牙租下了现在的这间营业房。第一年,沉重的租金、各项费用、还没做开的生意让他们几乎没赚一分钱,用陈建红的话说,夫妇俩每天从2点干到10点,累死累活全成锻炼身体了。才上幼儿园的儿子都感到了这份压力,每次建红去接他放学,儿子总是小大人似的问做的东西都卖完了吗?哪些卖剩下了?建红说,那时候真的不是滋味。

可夫妇俩不肯罢休,除了在豆浆、豆腐脑等制作上下功夫,做出好口味,吸引顾客,夫妇俩又四处联系点心店,为他们送货上门,加大售出量。在销售上,夫妇俩也动足了脑筋,豆浆等有封口机,买早餐的上班族拿了就可走人,方便;夏天除了冰箱,夫妇俩又买来冰块,把封好的豆浆等放在冰水中,清爽凉快,喝着透气;除了豆浆,丁立江的豆腐坊还卖豆腐、糍饭团、豆腐干、霉千张、绿豆汤、茶叶蛋,变着法儿让顾客到这儿就能吃到较为丰盛的早餐。现在,每天预订送货的总在200杯左右,另加现做现卖的,夫妻俩的收入渐渐稳定起来。

个性爽朗的建红告诉记者,做豆浆等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像豆子每公斤已涨了1元多,锅炉用的柴油,做糍饭的糯米都在涨价,这目前卖到一元钱一杯的豆浆豆腐脑实在也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夫妻俩盘算着等钱再宽裕点,换间靠近街面的营业房,人流量再多些,生意会更好做些。

建红的儿子7岁了,夫妻俩早晚不着家,儿子就放在亲戚家,中午是夫妻俩能睡个安稳觉的时候,也只有这时候能和放暑假的儿子亲热亲热,但懂事的儿子说,爸爸妈妈要休息,我来看电视什么的,会吵着睡不着的,还是不来了。想着儿子的话,建红抚着累得发酸的腰臂,看着同样黑瘦的丈夫,露出踏实的笑意。明天又是一个飘满豆花香的日子呵……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