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

——我市新农村建设“百村整治”扫描

本报记者 陈胜龙 实习记者 丁燕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走近我市最西端与绍兴县接壤的道墟镇屯南村,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该村的直荡河两旁,犹如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卷:宽阔的河面水流平稳,砌石的河岸笔直延伸,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面,排列有序的农家别墅,古色古香的水上曲桥,四周齐崭崭的绿树相映成辉,活脱脱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江南水乡风景画。但谁能想像,几年前,这里还是猪舍垃圾遍地,村道沆沆洼洼。目睹变化的村民们高兴地说,是环境整治和科学规划,使我们真正尝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甜头。

然而,像屯南村这样并不逊色于市区某个居民小区的行政村,在我市农村并不多见。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的有形或无形的樊篱,农村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农村与城市、中心城镇相比,完全是两重天、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庄,虽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新房,有进进出出的轿车,但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导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坎坷不平,建新不拆旧等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毋庸置疑,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已迫在眉睫。

大胆破题,整合优势,决不让面貌落后的农村拖现代化的后腿

市委、市政府正视现实,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我市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发展显得明显滞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果让一个快速发展的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城市带着一批乱糟糟的农村,决不能称作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决不让面貌落后的农村拖现代化的后腿。今年4月,我市把统筹城乡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专门召开由首批100个整治创建村党支书、所在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分管农业、城建副职及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任其良在会上作全面部署动员,一举吹响了向农村现代化迈进的号角。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严永泰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办公室,对涉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治理的规划、用地审批手续,落实相应职责,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级领导“六个一”挂钩联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级29名市级领导和27个市直部门分别挂钩联系27个新农村建设村,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共抓的格局。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必须整合优势,有一个好的载体才能重点突破,有所作为。从我市农村的建设现状来看,近年来各部门对农村建设都较为重视,从不同渠道分别开展了名目众多的创建活动,如文明村建设、科普村建设、清水河道工程、绿色通道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等,由于牵头部门不一,各唱各的调,各抓各的点,多头检查,分头评比,导致建设力量分散,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精力,其结果是形不成合力,建设标准低下。为此,我市从实际出发,依据“整合力量,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把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统揽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作为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现实途径。

明确目标,出台政策,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才能使方案和政策符合实际,顺应民心,体现民意。今年春节过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强调把搞好调研、摸清实情作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多次到各地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摸准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列入新农村建设村的基本标准:只有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高,人口在500人以上,其区域处于中心村位置,村里干部群众要求整治的愿望强烈的村,才能被确定为首批新农村建设村。同时,明确“城中村”不列入“百村整治”的范畴。以此为标准,全市共有168个符合标准的行政村要求申报首批整治创建村。经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精心筛选,100个行政村列入首批整治创建村,涉及农户3.9万户,人口11.8万余人,共有上虞市级文明单位69个,其中绍兴市级文明单位20个,省级文明单位4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层次实施的原则,在目标定位上把其中10个村建成上虞市级示范村,3个村为绍兴市级示范村,其中小越镇新宅村和章镇镇新江村建成全省一流的示范样板村。在创建步骤上,用5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对10%以上的村庄进行分步整治,到2007年,全市有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达到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建设要求。

经过反复调研和科学论证,我市上下形成共识:加快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坚持因村制宜,体现优势,突出特色,反对盲目攀比,搞一种模式。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我市充分尊重广大农户的意愿,对100个整治创建村进行分类建设,对经济条件好的村,以编制旧村改造规划为主,要求80%的旧房进行拆旧建新,今年共确定9个村;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以编制村庄整理规划为主,要求对30%的旧房进行拆旧建新,共确定29个村;对经济条件一般的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共确定62个村。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百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市资金打底,出台了积极的扶持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专门扶持新农村建设发展,对创建村的基础配套项目工程通过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补助,对建设测绘、规划费用,市财政给予50%补助,各类基础配套项目工程建设按人均250元以内的标准给予补助。市级有关部门在用于农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整治、道路交通、文化卫生、绿化生态村建设等项目的安排上向100个创建村倾斜,使建设资金向创建村集聚。全市每年安排5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并安排一定额度的建设用地按揭指标,允许创建村先用后还;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允许创建村在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中,以投标方式落实建设用地区位,所得资金全额用于新农村建设;经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所获得新增耕地面积的折抵指标,可全额置换为建设用地,归创建村使用。对全市10个示范建设村优先考虑规划建设工贸小区,其用地享受乡镇工业园区的同等政策。加大金融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制订手续简便的信贷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创建村的积极性。同时,出台了《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既具有指导性,更具操作性,使我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有了好的抓手。

规划立村,不再是一种空谈,而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住宅建设步伐很快,不少村庄新房林立,但由于建设规划滞后或品位低下,许多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景观,而且影响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加上农民盲目仿效和攀比,村庄建设杂乱无章,到处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在20余年间已先后造了三五代新房,住房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本可以用作生产投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资金被无休止地用在建房上,但即使这样,整个村庄也仍然显得很不协调。有的村庄虽做了规划,但水平很低,缺乏内涵,千篇一律,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

推动“百村整治”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立村,已不再是一种纸上谈兵,而是整个建设的关键。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城市、乡村和风景名胜,尽管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经得起历史风雨检验的规划图则。兰溪的诸葛村,虽是一个偏居乡野的古村落,但它之所以能够历经几百年的沧桑而不变,成为现在的旅游热点和当地农民的致富门路,不仅是因为它的建筑造型富有特色,更重要的是它的规划做得科学合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又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充分说明,农村规划搞得好,不但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还可以一劳永逸、流芳百世。否则,就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

市委副书记、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严永泰说,规划立村与规划立城一样,都需要科学筹划,精心部署。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规划是龙头,规划上水平,才能出效率、出财富。新农村建设作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把规划编制作为整治建设的重中之重,用七分精力搞规划,用三分精力抓建设,赢得广大农民群众都来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然而,规划立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和村庄整治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尊重农民意愿是前提,实施民主决策是关键,实行专业设计是保障,同时,更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我市100个创建村的地形地貌图纸几乎是一片空白,给规划编制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市规划建设局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这副重任,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该局在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地形测绘的同时,把规划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进行创作,明确规划建设定位,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支撑的文明发展路子,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工业小区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市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浩强说,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规划现代化新农村中得以继承和发扬,这无疑是规划走向务实理性的表现。如借山用水的概念,小桥流水的景致,石径曲巷的宁静,粉墙黛瓦的色调,深宅雅园的格局,老井古树的神韵,曲径通幽的含蓄,等等。这些艺术之素,是传统村落民居的精髓,无论过去、现代还是将来,都是赏心悦目的。当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要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在规划上大胆创新,达到宁静与繁华并存,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使规划建设后的新农村达到“古韵今风相辉映,风情万种看不尽”的境界。

在这样一个规划理念的指引下,我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许多人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规划立村沉甸甸的份量。到目前为止,首批100个创建村已全部完成村庄测绘任务,60%以上的村已完成规划编制,预计到8月底可全部完成。

如今在全市各地,随处可见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场景。小越镇新宅村正着力开展“三大工程”:一是拆旧建新工程,采用科学规划、全新布局、分期实施、统一拆建的方式,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对全村所有住房进行全面改造,通过几年努力把目前较为散乱、落后的旧村改造成为20年不落后的社区式的优越人居。二是基础配套工程,切实开展“硬化、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建设。三是休闲区建设工程,重点抓好70亩村级中心公园建设。同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深化“五星文明家庭”竞赛活动,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改变农村群众的一些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村风,真正成为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全国文明村。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需要整改和提高的东西还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由于缺乏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和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我市有相当多的农民至今仍保持着传统农耕社会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些无疑将会阻碍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然而,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共享现代文明成果,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趋势已不可阻挡。相信,用不了多久,虞舜大地上将会冒出一批又一批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现代化新农村。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