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转业士官的二次创业

本报记者 孙大牛 实习生 胡杏英


     

每年,我市都有数百名现役军人复员,其中,有一部分是志愿服役10多年的转业士官。这些士官,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在部队干出了一番业绩,获得了相应的待遇。退伍回到地方后,士官们丢开了部队的荣誉、地位和成就意识,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艰苦创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命运乐章。

“八一”前夕,本报记者走访了去年退伍的三名士官,了解他们二次择业情况,感受了他们在地方创业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适应生活  甘当学生的“炊事员”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有一家约50平方米的快餐店,每到就餐时间,学生进进出出,生意红火。承包这间快餐店的老板是退伍士官冯焕军。

冯焕军34岁,模样精干,为人谦逊。去年春季退伍后,曾一度感到失落,有近半年时间闲休在家。冯焕军出生驿亭冯家村,1986年横塘中学初中毕业后,家里筹款买了台手扶拖拉机,他跑起了运输,收入颇丰。1990年,冯焕军应征入伍,到福建海军某部服役,集训结束后,他留在教导队训练新兵,后任给养员,第三年任部队事务长,管理食堂井井有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部队12年生活一晃而过,现在又回到了新的创业起点,冯焕军开始时心有不甘。

一段时间的休息,也让冯焕军反思了自己。他想,我是个党员,经过军旅生活锻炼,应该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部队工作多年,也练就了一手烹饪手艺,能熟练管理食堂,也有一技之长,为什么不能适应地方生活,走出一条自谋职业道路。妻子冯学珍支持他的想法。夫妇俩通过职业中介所打听到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竞标外包外餐店的消息后,积极参与,从10多名竞标对手中,以年2.3万元价格中标。

去年9月,冯焕军聘了一名厨师,招了一名服务员,加上自己双亲和妻子,快餐店开张营业了。但创业之路并没有像冯焕军想的顺当,分院内有两个食堂,三家快餐店,生意竞争非常激烈。第一天营业,投入数百元蔬菜、肉禽和粉点原料做各类快餐食品,仅做了40多元营业额,一连10多天,快餐店生意萧条,连每天约100元的店面承包费都做不到。

机会来了,一天,有两名三年级女生到快餐店就餐,冯焕军夫妇乘机要她们提意见,了解她们理想中的快餐店模样,两名女学生很健谈,提供了诸如价格低廉、口味清淡、营养搭配、环境卫生等建议,冯焕军以女学生的建议为座右铭,改进餐饮质量,降低价格,每天推出特味菜让学生尝鲜。不多时,快餐店生意兴隆,有上百名学生成了他们的主顾。

快餐店经营早点、中晚餐和夜宵生意,冯焕军夫妇凌晨4时到分院,晚上9时收工。每天披着星星来,牵着月亮回,虽然辛苦忙碌,但冯焕军毕竟走出了二次创业的第一步。

追求成功  搏击市场经济大潮

新建路上虞图书馆旁,有一间小门面营业房,标着市虞立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的牌子。退伍士官陈吉华依托这块小小阵地,做租房、售房、代办二手房按揭等中介业务,淘到了地方创业的第一桶金。

如果说,冯焕军创业是以适应地方生活为基础,那么陈吉华则是以追求事业成功为目标,在去年我市房地产快速涨价的日子里,陈吉华经受了磨炼,学会了经营,站住了脚跟,获得了回报。

陈吉华今年34岁,个子不高,为人精明细心。1987年小越区校初中毕业后,曾做了两年蔬菜、水果贩销生意,1990年春季入伍,1992年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学习“航标”专业,后任福建海军某部航标站站长。

去年退伍之前,陈吉华就看准了上虞房地产中介的发展潜力,与爱人俞红卫在人民路上租了一个楼梯间,花3000元一年的房租开起了晨虞信息中介所。不久,开办市虞立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的姨娘到上海发展业务,把“虞立商务”交托陈吉华管理。

陈吉华做第一笔房地产业务时就显示了自己的胆识,他不搞中介,干脆炒房。他用退伍安置费和借款做本钱,花6万元现钞买进恒利小区一套商品房,一个半月后,以6.7万元价格出售,扣除约1000元办证税收,净赚6000元。

陈吉华的房产中介业务也如鱼得水,他个人曾实现一周成交三套、一月成交六套的房产中介纪录。

作房产中介很辛苦,要寻找房源,接受房东委托,签订委托合同,陪同购房户看房,洽谈房屋价格,签写购房合同,动员购房户付定金等。稍有不慎,所做的一切,变成一场空忙,有时为一套房子与双方谈了数月,终于谈定了,到了签合同的时候,买房户要求按揭,卖房户定要收取现金,谈不拢,以前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为做好房产中介,陈吉华自学法律,获取房地产中介经纪人资格,在中介经营过程中他照章办事,不作苟且之举。一次,凤山路有一套房子经他手出售,在办理卖房户委托手续时,只有男主人到场,询问原因,男主人告诉他自己的爱人已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在上海。陈吉华停止了办理委托手续。他说,妻子去世,丈夫和儿子都是第一程序的继承人,按照法律,儿子拥有房产四分之一的继承权,没有儿子到场,房产买卖不合法。

陈吉华表示,只要诚实守信,不欺诈,房地产中介行业大有奔头。

合作进取  打造全新的创业天地

百官街道梁家山山脚,有一个轧石工场,20多名工人在这里吊石、轧石、输送、装车,其中一位黑瘦汉子在工地调度。他就是2002年的转业士官叶上建。

叶上建今年33岁,原住百官二甲村,1990年当兵,先后任连队炊事员、炊事班长、事务长和团机关事务长。去年退伍后,数次寻找有关部门和单位,想落实一个相应的工作岗位,未果。今年年初,同年当兵、1993年退伍的战友孟信荣来找他,动员他一起开轧石工场,加工建筑用的石子。两人一拍即合,选择梁家山山脚作工场。叶上建拿出5万元安置费,再和孟信荣一起东借西凑,筹集款子。不久,通过温岭战友关系,买来了相对低价的轧石机,配备5条运石输送带,安装了变压器,靠战友借来了一台铲车。两人原计划工场设备只需10多万元,结果共投入30多万元。叶上建经济拮据时,表兄伸出了援手。表兄也当过兵,个性豪爽,支持叶上建创业,告诉叶上建,要10万、5万,尽管来借。

依靠战友的帮助,今年3月,梁家山轧石工场开始动工建设。这时,石子特别好销,建筑工程项目纷纷催要石子。叶上建他们的工场还在安装设备,已经常有客户主动上门预订石子。有一个客户还带来现款作定金,想包下他们生产的所有石子。叶上建他们没有答应,但石子旺销的信息给叶上建工场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谁知好事多磨,两个月后,叶上建轧石工场刚开工,石子的供求关系突然逆转,各地轧石工场变得生意清淡,石子价格一路下滑,直到无钱可赚的地步。石子销不出去,但机器不能停,7.5亩的加工场地一下子堆满了3000多立方米的石子山。这下,设备投入加成品积压,工场的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天无绝人之路,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纷纷上马。叶上建、孟信荣通过中介人打听到,世纪大道项目工程填基的混合子供不应求。他们立即改造设备,试产混合子。经世纪大道项目工程单位检验,叶上建他们生产的混合子强度和抗压指标合格,同意接受他们的供货。叶上建听了,一蹦三尺高。销路有了去处,工场的活力增强了。

至今,叶上建的加工场已向世纪大道工地输送了约4000立方混合子,资金周转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对石子的销路,叶上建表示了十分的无奈。现在,叶上建正在通过民政部门了解每年部队退伍士兵的姓名,希望找到当过兵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帮助解决工场上堆积如山的成品石子销路问题。叶上建对记者说,可能你们会认为我的举止荒唐。但我的工场实实在在是靠着战友的帮助建立起来,我相信血浓于水的战友情谊。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