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规划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它的建设将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高素质、高层次的建设人才。
一、筹建背景
从我市经济发展的外在需要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对照“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精神,上虞市有必要、也有条件建立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一是我市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急需人才。地处环杭州湾经济带重点区域,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而努力的我市,目前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和开发性人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懂专业、精技术、会外语、熟练计算机操作且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如机电行业需要相当数量的懂现代先进机械、电子、通信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的技师与高级技工人才;化工行业需要大批懂得化工专业知识的从事生产管理、技术服务、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技术人才等等。
二是我市文化积淀底蕴丰厚,生源充足。上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孕育过王充、嵇康、谢安、马一浮、夏丏尊、竺可桢、陈鹤琴等大批著名的文人贤士。近年来,上虞教育发展迅速,已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市”。从生源分析,按高中毕业生60%升入普通本科、职高毕业生50%当年进入就业市场计算,每年将有4500人左右的高中、职高毕业生未能进入本科或马上就业,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希望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在上虞市建立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让更多的上虞及周边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能接受高等教育,社会有这个愿望与要求。
三是我市与高等院校合作关系密切,基础扎实。我们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全市有306家企业与236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等均在我市开设了博士后流动站。我们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设想出台后,得到了有关知名高校的积极支持,今年四月,我们已与上海交通大学达成了共建杭州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协议,为学院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我市创办高等职业教育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注和重视,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上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作为推进上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来抓。各部门积极配合,在规划定点、土地提供、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
五是我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
二、目标定位及发展规模
浙江杭州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主要以全日制高职生为主体,同时,也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培训、网络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及应用技术研究。
●学院名称:名称命名为“浙江杭州湾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曹娥江与沪杭甬高速公路相交之处;计划总投资3.5亿元,占地1500亩不包括教职工住宅区与职业高中部分,校舍建筑面积共17.8万平方米同前,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图书馆藏书35万册,有3500个网点的校园计算机网。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将建成以机械、电子、电气、土建、化工、纺织为骨干,以计算机、通信、交通运输、生物、管理、经济、艺术、语言为支撑的十四个科类的二十多个专业,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紧密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充满活力和改革精神的专业群体。
●学院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高度敬业、勇于创新、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等重点高校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二是学院自身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的专职教师;三是企业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
●学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进行技术操作、指导和管理的能力。学生除在课堂上学习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在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实训和职业素质训导。
●学院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国内先进,瞄准世界一流,争创示范院校。
●学院的任务是:建成以浙江省上虞市及周边地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级工和技师的考核、培训基地;推广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职业培训的“现代改行学校”、技术再教育的主要基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在校生规模:一期工程完成后当年招生1000名,第二年为1200名,自第三年起每年为1600—1800名;职教中心年招新生1500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基本稳定在8000人以上。
三、前阶段准备工作情况
1、前阶段,在上海交大专家教授的支持、参与下,专家组对办学总体方案进行了科学、详细的论证,使我们对学院的目标定位、办学模式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较为客观、清醒的认识把握。
2、市政府的书面请示已上报省教育厅待批,并争取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盘子。
3、邀请同济大学进行学院方案设计,已经完成总方案设计、总规划平面设计。
4、与上海交通大学初步签署了共建协议,交大承诺在师资配备、行政管理、专业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与有意向投资办学的企业保持接触、洽谈,力争吸纳多种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制参与办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