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东山再起与谢憩两堡

金笛


     

时常经过长塘的上堡下堡,总为其默默无名而愤愤不平:同为谢安留下的芳踪古迹,为什么“东山再起”那么有名,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列入成语词典,而上堡下堡其出典其传说,惟停留在乡人的口舌之中,非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自古名士皆留芳,流传至今颊飘香。说起一代名相谢安谢阁老,使人不自禁地想起他为政之能:出任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出任东晋宰相,“其为政,务举大纲,不为小察。时人比安于王导,而谓其文雅过之。”想起他决策之魄: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以谢氏家族督练的“北府兵”为主力,取得著名淝水之战大捷,遏止了前秦南侵,成就了“东山再起”的美誉。想起他山水之性:“览会稽东山之胜,遂择而居之”,与名士王羲之、孙绰、名僧支遁等交游,成为江东新一代青年名士领袖,朝野瞩望;永和九年,与王羲之等41人齐集会稽兰亭,曲水流觞,命笔题诗,成为千古佳话;即使后来贵为宰相,迁居首都建康,“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仿照东山之形筑土山,上建亭台楼阁,供宴息游乐。执政有为,决策果断,行居风雅,勾勒出一代名相的夺目风范。

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虽然佩服谢安的文韬武略、英气逼人,但我更推崇谢安平时保持一介书生、一位墨客的行为。“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呼啸山林之间,尽揽自然美景,在执政“一张”之余不忘游山玩水“一弛”之乐。踪迹所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遐想追思。小小长塘,也留下了他的踪迹。据《上虞县地名志》载,长塘镇的上堡、下堡,“相传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时,路经此处,倦而小憩,遂以谢憩名村。后人丁兴旺,隔溪分居,溪东为下堡,溪西为上堡,全称当为谢憩上堡、谢憩下堡。”一代名相的偶尔驻足休憩,不经意间成就了两个村名,孰是村幸甚,孰是人幸甚,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但乡人并不讲究这些,只是引以为荣。据传,解放前,乡人把谢安奉为土地菩萨,建庙立寺,四季供奉,祷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祷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祷求身体健康、家业恒昌。而一旦久旱不雨时节,却又苦了“谢安菩萨”这老爷子。乡人用一块木板、四条竹竿,不由分说地抬了它在毒辣的烈日下游走终日甚至暴晒终天,还让不知名的“土地娘娘”陪伴在则,希望求得一阵甘霖普降,以解万民倒悬之苦,神态颇为虔诚,行为却似戏谑,骨子里面读出了这样一句潜台词:“也让你尝尝烈日炎炎、久旱不雨之苦。你若再不向玉皇大帝求告下雨,把你也晒裂了。”哈哈,到底是敬神,还是弄神,还是以弄之行而表敬之态,不得而知,反正乡下一直流行这样做,似乎全国各地都是相似举动。但偶尔碰巧下了雨,乡人忙着的并不是自家田地,而是赶紧把泥塑菩萨往庙里抬,怕淋坏了菩萨,得罪不起。乡人的敬神虔诚,乡人的性格纯朴,乡人的稚气可掬,都在这一倨一恭间体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捧腹,令人绝倒。

日前经过上下两堡之间,在一棵歪脖子的老樟树下,那久违的粉墙黛瓦、乌檐红门的土地庙已恢复原貌,但庙门时时关着,我也从未涉足,不知道如今庙里高坐的是否谢安夫妇。但我坚信,在长塘乡民的心目中,并不推崇谢安以少胜多、决战千里的叱咤风云,而是欣赏谢安悠然自得、闲适飘逸的休憩神情。战乱总是给老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纵揽千古兴衰事,风流人物呈英豪,普遍百姓担灾难;而能够驻足休憩的那当是在太平盛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喜欢谢憩两堡,坚决摒弃那闻名于世的“东山再起”。一“起”一“憩”间,永享太平更重要。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