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羊年说杂

陈永林


     

2003年是我国传统年历的羊年。羊是极重要的家畜,被列为“六畜”之一。在我国人们常把羊作为美丽吉祥的象征物。“羊”、“祥”同义,“羊年”即“祥年”。古时,习惯将“大吉羊”的古语刻铸在器物上,以求生活吉祥,诸事如意。人们以羊作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在羊年爱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等吉祥语相互拜年。

羊的字词

羊是象形字,《说文》:羊“象头角足尾之形。”羊有吉祥美好的意思。《说文》: “羊,祥也。”大吉羊就是大吉祥。吉祥的祥本无其字,原是以羊为祥,尔后造了祥字。《考工记》解释:“羊,善也。”祥、善,都有吉祥美好之义,也从羊,也都有美善义。羊作祥解释,羊就成了吉祥之物。《汉书·南越志》中也有记载:“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瑞即祥瑞之意。“大吉羊”之名始于西汉,西汉之后,以羊为祥。《左传》载,楚国攻打郑国,郑国被打败了,郑伯“肉袒牵羊以迎”。“肉袒”即脱衣露体,表示请降,牵羊的目的就因为羊象征着吉祥。

古时“羊”又通“阳”,“三羊开泰”也可写作“三阳开泰”、“三阳启泰”。“泰”,为《易经》中的阳卦之一。农历十月为卦坤,乃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这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就是“三阳开泰”。

把汉字“美”拆开,原来就是“羊”与“大”,《说文》对“美”的解释是“甘也”。“羊从大”。羊大了,便奉献出肉给天下以美食,奉献出毛皮给世上以时装。美与善同义,有用即善,善就是美,这是古人的看法。但从这一常识出发来说,“羊大则美”的审美观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羊的传说

大自然中的羊,给人一种安详、温顺、圣洁的印象。但传说中的羊,又变得出神入化。成都有一纪念道教老祖老子的古迹“青羊宫”,青羊宫中有一只铜羊,其角、蹄、尾、臂、腿,或像马、或像牛、或像猪,集十二生肖于一身,道家的解释是,羊有融汇万众、一统天下之寓意。

《陇州图经》里记载,秦始皇出巡时,曾路遇两只白羊相争。待近前细瞧,羊却不见,只有两个人向他叩拜,说道:“臣非人也,乃上羊之神,今上君到此,特来谒见。”说完倏忽不见。秦始皇悚然动容,下令立庙。由是,羊被尊为“神羊”。羔羊在吮吸母乳时必跪膝,以谢母恩。因此自古来,羊又被视作“孝兽”

广州别名羊城、穗城。关于羊城名称的来历,两种传说都与羊有关:其一,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执六棵黍穗至此,分赠给当地人民,并祝他们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因而该地取名“五羊城”。因而广州又称羊城,简称穗。其二,战国时代,广州属楚地,南海人高固任楚相时,曾有5羊衔谷至其庭,以为祥瑞,因而得名“五羊城”。

有关羊的传说还有更富有传奇色彩的。从前,四川北部有对小夫妻婚后多年不育,父母劝儿休妻另娶不听,被逼离家出走以乞讨为生。一天,突然狂风呼啸,吓得路边的羊群东奔西跑。他们便帮牧羊人把受惊的羊赶回棚圈。牧羊人十分感激并挽留他们放羊。他俩在牧羊中好奇地发现,母羊生殖力特别强,而这对夫妇就因无子嗣才流落此地,于是细察,只见所有的羊都争着吃一种野草的叶子,他俩也连根带叶煎汤服,不久便怀了孕。

在国外传说咖啡是由羊发现的。有一名叫科尔迪的阿拉伯牧羊人,发现有一只山羊吃了一棵树的红浆果后跳来跳去,兴奋异常。他自己也摘红浆果吃,不一会儿,顿觉精神大振。一个欧洲的传教士路过此地,听了科尔迪的叙述,就摘了拿回去煮后喝,并在周围的人群中广为宣传。就这样,原始的咖啡产生了。

羊的形象

羊一直是民间艺术喜用的题材之一。它的形象在中国古代,较多出现在古图形玺印和青铜艺术之中。广西博物馆收藏的一颗汉代阴刻铜印《牧羊童》,刻绘出一头和善的山羊。在《虹庐藏印》中收编的一方汉代阳刻铜印《牧羊童》,则刻绘了一头和善的山羊,与牧童十分亲昵,似乎在悄悄地对话。在河北省天门市石河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中,一些小型陶塑,塑得小头肥体,双角下卷,形体特征突出,显示出远古陶艺的古朴风貌。小型的瓷玩具羊,历经唐宋,经久不衰,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曾在三门峡市发掘过一座唐代的小女孩墓葬,出土了一组精巧的瓷玩具,就有一件憨态可掬的幼羊造型,极为生动可爱。直到近代,剪纸、泥塑中都不乏成功的佳作,更以结合民间吉语“三阳开泰”而创作的变化多样的三羊造型,流传最广泛,是春节时人们装饰居室常用的艺术品。

羊的习俗

在陕西、甘肃、河北、山东等省的乡间依然保存着特别有意思的“送羊节”,这是我国民间一种甚为隆重的风俗。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送羊节这天,妈妈要为出嫁的女儿用面粉塑面羊,并派人把这种象征美丽吉祥的面羊送到女儿家。姑娘出嫁后的第一年,送面羊的仪式最为隆重,一般要送四只面羊。这一天,娘家送面羊的人组成一支小型队伍。当面羊送到女儿家后,要由女婿动手用刀切开那只最大的面羊。首先切出一块,用红丝线拴起来,挂在客厅中堂画的旁边。挂着的这块面羊“肉”要到第二年送来新面羊时才更换,意思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然后女婿吃面羊头,女儿吃面羊脚,其他部分切开分给邻里,让大家共享吉祥喜庆。

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与羊有关的习俗。羊马节是苗家的传统节日。相传,明末清初,苗民起义遭到镇压,人们把几只羊吊在战鼓之上,把一些战马拴在尘土多的地方,虚张声势,悄悄弃寨而走。当官兵呐喊冲杀时,悄然无声的寨子突然鼓声大作,尘土四起,官兵以为中了埋伏,慌忙后退。这样,苗民才得死里逃生。由于羊马解了苗民的灭族之灾,苗民便把羊马视为救命的神畜。恰巧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日,又属“羊日”,苗家便把这天定为纪念羊马的“羊马节”,并沿袭至今。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