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铺天盖地的渲染和矫揉造作的“包装”,在未观看国产大片《英雄》之前,就隐隐觉得《英雄》有点过分、有点过火。待到“一睹为快”之后,本人便更加坚定了这个判断:《英雄》太过分了! 影片中,十分夸张的声音和画面直接给人以过分的感觉。鲜艳的服装色彩和飘柔的面料与两千多年前落后的纺织、染整技术不符,广袤的戈壁沙漠当时似乎仍属异国他乡,秀美的桂林山水亦非当时的赵国人所居,战国末期的宫殿房屋恐怕也远未如影片中的那样宏伟、大气。与《泰坦尼克号》等外国大片相比,尽管人家也应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但人家的东西到底要与真实生活贴近得多,与历史相符得多,而夸张的程度要小得多。 然而,《英雄》最过分的倒还不在于音响、画面等外在的东西,对这些,以娱乐为目的的广大观众大都会一笑了之。影片最让人觉得过分的还在于它所想表达的思想。为了渲染“天下一统”的思想,《英雄》竟然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暴君--秦始皇演绎成了真正的英雄,而令无名、残剑等英雄竞折腰。这实在显得太牵强、太过分! 过分之一:《英雄》把“天下一统”片面化、绝对化。在传统理念中,“天下一统”确实是至高无上的。但这个“天下一统”与当前我们所提倡和追求的“统一”有着本质的差异。历史上的“天下一统”强调的是“天下”要统一于皇权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现在所倡导的统一则是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融合基础上的祖国统一,建立于民权、民本之上。《英雄》恰恰是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把“皇权大统”看成了是真正的“天下大同”,从而把致力于推进“霸权”、自以为集三皇五帝之威的秦始皇捧作了英雄,无名等人最终则舍生取“义”(天下一统)。 过分之二:《英雄》把今人的“中国”观强加于两千多年前的赵人身上。影片中,“天下”的概念似乎是两千多年后当代人对“中国”的理解。于是,战国时的疆域硬扩到了西域荒漠,赵、燕等战国时期与秦国相互独立对等的诸侯国似乎全成了属国附庸。按此理解,楚国的屈原不就成了阻挠统一的“罪人”?后代的岳飞、文天祥等又岂能列为民族英雄?而秦侩、吴三桂等倒成了顺应统一大势的识时务者?实际上,对疆域的理解、对统一的看法只能用历史的眼光才能理清。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备受强秦凌侮的赵、燕等国奋而抗争是必然的,荆柯等壮士就是英雄,而秦始皇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暴君、一个焚书坑儒的愚夫。反过来,如果单将当时秦始皇“一统”后的“天下”为天下,那么后来的历朝历代所扩大的疆土又算什么?谁能料想,两千多年后,世界上的国家版图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大概总不致仍如眼下一样。如果那时的人也用《英雄》的“天下”观看二战,那么墨索里尼、希特勒等人岂不也成了秦始皇式的“英雄”? 过分之三:《英雄》关于“天下一统”的绝对观念似乎在宣扬“强权政治”,有在为某些“强人”说话之嫌。照《英雄》的理念,秦军事力量强大,所以秦消灭六国、一统天下似乎合情合理。果然如此的话,那么当前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一些国家发号施令、充当“家长”不也就理所当然?纵然是他们吞并了一些小国、弱国,也是“一统天下”的英雄壮举。这种逻辑是多么的可怕呵!按此说下去,二战时期国力强盛的日本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不也就成了“一统天下”的英雄之举,而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抗争反倒成了“天下一统”的阻挡?听说《英雄》在美国被追着捧而在伊朗受冷落,不知他们是否也有类似于上述的想法,以至于同一影片在强国和弱国之间、在两个文化背景及目前处境不同国度之间受到了不同的“礼遇”。 以上几点,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