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阮茂泰和他研究的“秘色瓷”

本报记者 高放


     

越窑曾有过空前繁荣的时期,窑匠们在较为简陋条件下却烧制出精美、别致的瓷器。

研究越窑的人都知道,在越窑的发展中出现过“秘色瓷”的说法,但是,“秘色瓷”究竟是特指一种瓷还是形容瓷的漂亮炫丽,对后人来说一直是个谜。对“秘色瓷”的争论古而有之。

上虞是越瓷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业余研究者。近日,一位从事研究的老者潜心研究多年后,发出惊人之语,“我破解了秘色之秘”。这位老者就是东关街道的退休干部阮茂泰。

今年69岁的阮茂泰曾在上海从事电子陶瓷开发研制工作,后调回上虞工作,1995年退休后一直从事越瓷研究。可以说,阮茂泰的退休时光就是靠研究越瓷度过的。

那么“秘色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秘色瓷”一说,最早出现在唐人陆龟蒙的诗中,在题为《秘色越器》诗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wei)杯。五代文人徐夤在他写的《贡余秘色茶盏》诗中,对“秘色瓷器”也倍加赞赏,他的诗中写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照,嫩荷涵露别江滨。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在两位诗人的诗中都有“秘色”两字,但都没有作具体的解释。而著名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评价越瓷茶瓯,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清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品鉴赏家,乾隆“奇珍异宝皆有,独缺‘秘色越瓯’,赋诗李唐越器天下无”。抒发心中的遗憾!

明清时,关于“秘色”含义的辩论迭起,但也没有争论出个究竟。

现代文人对“秘色瓷”也多有争议。赵如珍在《实用古玩指南、陶器瓷器》中云,“秘色”者御色也,非某种定色也。李刚在《古瓷发微》中称,“秘色”只是带文学色彩的形容词,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王世纶在《吴越首府杭州》中写道“秘色瓷”的名称,大概主要是釉色特别精美并用作贡品的一种瓷器。吴战垒在《图说、中国陶瓷史》中认为贡窑所烧的贡瓷称为“秘色瓷”,代表了越窑青瓷的最高水平,书“碧”为“秘”则有一种贵重珍秘之感,且以区别于一般之民用青瓷,殆文人有意之修释。

退休后的阮茂泰一直来也想探究“秘色”之秘。他购买了30多本关于陶瓷的书籍,发现现代书籍与古代记载不相吻合,而且认为许多名家对秘色的解释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1999年,阮茂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从别人手中购得二件瓷罐。盖罐高10.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腹径 15厘米,盖罐具有釉色青翠碧绿、釉质类冰类玉、器似圆月、胎如薄纸等特征。据出让者称,盖罐的出处是寺前古窑遗址附近约2公里处,是一户人家的祖传,据农户所说传承至今,已达百年之久。至于盖罐的由来,则已无从考证。阮茂泰翻阅了大量的古瓷书,从文献中了解到此盖罐的古名称为越瓯、茶瓯、茶盏、茶杯、茶碗等。史料记载,晚唐五代时期,上虞寺前窑和慈溪上林湖两地,曾设贡品瓷窑,烧制“秘色瓷”。阮茂泰以此推测,盖罐系寺前青瓷窑烧造,根据盖罐釉色青绿、像宝石颜色一样,器形特异似圆月,轻薄,都符合古诗词中的描绘,由此大胆推断,盖罐就是“秘色瓷”。

阮茂泰运用等边三角形法则,即陶瓷学原理,古代诗词、秘色茶瓯,领悟到《秘色越器》、《贡余秘色茶盏》等诗句中的原义。

1、“夺”——越窑匠师突破了青釉瓷器釉色烧成的技术难关,创烧出科技含金量较高的“青绿色宝石釉”茶瓯,并在“南青北白”格局的瓷坛上角逐,以质取胜而“夺冠”。也就是陆羽在《茶经》中所述的“邢不如越也”。

2、“千峰翠色”——一个古时不为人知的科技奥秘(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原理)。马希桂的《古瓷器》云:“青釉瓷器釉色的烧成,主要原因在入窑烘烧过程中,燃料不完全氧化,使瓷釉中所含铁分全部还原成氧化亚铁(FeO),即铁和氧在1:0.296的比例下结合,呈现出翠绿的青色。如果超过1:0.43的比例时,釉的铁分就会成为三氧化二铁(Fe2O3),因此就变成黄色或褐色。”毕竟当时的技术还不能完全掌握一成不变的比例,每次烧制出的瓷颜色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也就像山峰一样呈现出层次不同的青绿色,即千峰翠色。

3、“斗”——比。“遗(Wei)杯”——赠送之杯,即贡余之“秘色茶盏”。

4、“捩翠融青瑞色新”——越窑自东汉始,中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中期,历时约一千年,烧造单色釉传统青瓷。晚唐时,转折创烧青、绿两色融合的“秘色瓷”,从而使“千篇一律”的青瓷釉色“改颜易色,焕然一新”。

5、“捩”——转折。也是一条“秘色瓷”与传统青瓷之间的分界线。

6、“巧剜明月”、“圆似月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描绘,说明“秘色瓷”的特异造型。

7、“轻如云魂”——暗喻材质轻、瓷胎薄。

8、“类玉”、“类冰”、“薄冰”、“古镜”——“宝石釉”的特性、特征。

9、“多病那堪中十分”——饮绿茶、赏“秘色”,可健身祛病,即“绿色保健”。

说到自己对“秘色瓷”的发现,阮茂泰说:其实也只是一家之言,但从传承有序、征集可靠、考证有据的角度看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希望能引起社会上的重视。

说起研究的初衷,他说:毛主席曾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而我则是与名家奋斗(钻名家空子),其乐无穷。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偶然之中,也许,阮茂泰的发现,真的就揭开了“秘色瓷”的奥秘。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