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故里变化大,千年古镇新事多。 近年来,生活在丰惠的人们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到了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身上:他身着简装,言谈风趣,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驾驶着一辆别克,跑部进厅申报项目,迎来客往联系业务,办事敏捷而干练;戴上老花眼镜,操弄电脑,打印报表,编制资料,动作娴熟而忙碌。 他就是现年62岁的老党员葛兆林。近三年来,他一手创办起四家企业,肩上还担着两家中外合资企业董事长的实职。熟谙葛兆林的人瞥见他忙碌的身影,常会由衷感概:欣逢好时代,“葛董”苦尽甘来,又在为新的追求目标而奔波着啊! 磨难:是一笔财富。战胜磨难正是一个人锻造坚毅个性,磨砺并提高自我的过程。 1942年隆冬,葛兆林降生在丰惠西南门村一个贫苦农家。他从小就体味到人生的苦厄:家徒四壁,全家人曾寄居祠堂;年迈的祖父、祖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坚毅的父亲在艰难度日的同时,边翻字典边自学,后终于谋得一乡村教师职位,以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解放后的天是晴朗的天。五星红旗飘扬在千年古镇,葛兆林终于背起书包上了学堂。天资聪颖的他很快显露头角:小学到初中成绩一路拔尖,编写的剧本曾在学校演出,县级学科竞赛中也常是摘金夺银。初中毕业那年,副校长杨月珍特地来到他家,鼓励他读高中,以便施展更多的才华,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在生活向他展示迷人前景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突然降临到他头上。 事情还得从他的父亲说起。解放前,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父亲外出谋生,后凭实力考进金华某军官学校。后在从军过程中,目睹国民党军队欺压百姓的种种情状,父亲愤而弃官回乡。1957年,正在家中安心务农的他被戴上了“右派”和“历史反革命”两顶帽子,后被送去劳教。这一变故使得一家人陷入困境,葛兆林无奈中只好辍学回家。 逆境,往往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最好试金石。其后几十年间,葛兆林在当农民、任会计、办企业等过程中,遍尝酸甜苦辣,但从不怨天忧人,总是默默地挺起自己的肩膀,承受着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并练就了敢于承受困难、勇于锤炼坚毅个性的习性。为了谋生,年轻的葛兆林跟人来到外市一矿山做运石工。矿主打量着葛兆林不到一米六的单薄身体,轻蔑地说:小伙子,一车石头可是上千斤重,不是你这样的人干的活,你还是回家吧!兆林回答得很干脆:你看着好了!矿主此后惊讶地发现,兆林推的车上装的石块总比人家多,手上蹭满血泡,肩膀磨破了皮,但他从没吭过一声。矿主感动了,特地带上治伤的药来到工棚,真诚地对兆林说:兆林,你是一条硬汉,我为当初的话向你道歉。兆林笑笑:我还得感谢你,因为我把你的话当作了“激励”自己的鼓励语。 诚如斯言。多年来,兆林始终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逆境和顺境,并养成了一个习惯:将逆境中别人的蔑视、责难、甚至白眼等都视作磨砺自己的“催化剂”,勇于自律,善于破解,并不断鼓起战胜磨难的勇气。 认真:是一种品格。凡事要认真对待,殚精竭虑,努力使之接近完美的程度,这样,才算得上认真做事。 跟葛兆林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对他认真办事的个性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大事或小事,葛兆林从不打“马虎眼”。 1961年,正踌躇满志就读高一的葛兆林,含泪告别学校,回家当了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暗自告诫自己: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农活,争做一个好农民!从此,他节衣缩食,买来各种农科知识书籍和科技小报,每晚都看得很晚;白天,荷锄扛锹参加劳动,细心记录土壤、气候、农作物的特征及变化。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他还大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上,日渐成了邻近闻名的“农技专家”。 有一年,当地种植的大麦发生粘虫危害,成片麦穗被咬下。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公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用六六粉拌上泥进行喷洒防治。兆林认为不妥,但一下子又说不上理由。他便认真了,多方参阅农科书籍,并整天泡在麦田里观察,终于发现一个特征:白天,粘虫为躲避阳光而隐身在泥土下,傍晚时分才纷纷出来危害庄稼。兆林依据自己掌握的实践经验和农科知识,自行配制药剂,以千分之一的敌百虫溶液每亩二百斤,择定傍晚时分进行喷洒,从而有效地扼制了虫害,使庄稼损失降到了最低点。1979年上半年,当地纷纷采用盖薄膜育秧,4月初,出现死苗现象。公社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揭膜练苗。兆林急了:一揭膜,秧苗会发生生理性病害,死亡率会大幅上升!他找到公社领导据理力争,但未被采纳。公社书记找他谈话:兆林同志,要听上级的话!兆林认真耐心地作解释,但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不到两天,全公社秧苗损失惨重,只有兆林所在生产队的秧苗长势喜人,并一举夺得全公社早稻产量第一。 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1978年,葛兆林父亲“摘帽”平反,家境有了很大改观。葛兆林也开始有机会参与大队植保、农科、会计等事宜。他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件事,深受上级和群众信任。1982年,尚处“编外”的葛兆林参加全市农科人员知识统考,荣居第一位,并于当年调入丰惠公社农科站工作。1984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1985年,镇党委出于多方面考虑,抽调葛兆林到镇属一家骨干铜管企业担任主办会计和财务科长。对葛兆林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他二话没说,便一头扑到生产第一线,对生产各环节细细进行摸底。接着,连续开了两个月夜工,认真清理企业历年来的凭证、账目、入库单等旧账,很快找出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并相应出台了系列财务管理新制度。结合企业材料申领较混乱的现状,他大胆设置并实施“受托加工材料管理制”,使企业财务上存在的多年“漏洞”得到有效堵塞。在工作中,他不徇私情,严以律己,被人誉为“铁算盘”,他以认真又务实的举动终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跃成为全镇样板之一。 1989年,葛兆林应邀担任一家骨干劳保企业主办会计和财务科长之职。适逢该企业筹办中外合资企业。葛兆林又认真了,他买来有关外汇、商检、外管等知识的书籍,苦心孤诣地攻读,对有关知识了然于心,使企业在合资过程中一路顺风。此后,市内许多企业在创办合资企业时,常请兆林去“帮忙”。不少老总深有感触:老葛办事认真务实,我们放心。葛兆林也由此成为我市较早熟悉“涉外”财务管理知识的财会人员之一。 追求:是一种幸福。在实现追求理想的历程中,既可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在许多人眼里,葛兆林常能在别人不经意间做出常人不备之举。其实,这是他心中常怀追求理想之光、孜孜以求而结出的硕果。 1979年,邻居们惊奇地发现,葛兆林天不亮就来到一块生产队留作晚稻育秧的三分田里,将自家的谷种细心地播撒下去;旁人休憩时间,他却挥舞竹竿驱赶着麻雀;晚上,默默地翻阅着各类科技书刊,一翻就是子夜。一段时间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兆林精心侍弄的三分田里,秧苗茁壮,杂草不生。原来,葛兆林正在尝试除草剂。同年下半年,除草剂正式应用,水稻稀播育壮秧法随之得以全面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事后,葛兆林曾向熟悉的人透露:让稻谷高产稳产,让乡亲们增加收入,一直是萦绕在他心间的追求目标之一。1994年上半年,顺承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葛兆林又开始了新的追求。他与人联手筹资80万元,征地3亩,创办起一家铜管企业,当年购置6台机器,主营铜管,第二年又发展到8台机器。1999年,葛兆林贷款100万元,创办起上虞市新蕾袜业有限公司,继而又从外市聘来一名技术人员,严抓产品质量;进口20台高档袜机,主营144针双针筒袜生产。企业凭着诚信和优质两块“牌子”,当年就接上了外贸订单,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同年,他又放眼国际市场,创办起中美合资上虞双林袜业有限公司,至年底,已拥有高档袜机64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年近六旬的葛兆林焕发出更大的创业热情,他把追求的目标定得越来越高远。2000年3月,他筹资近400万元,在丰惠工业园区一举征地8.5亩,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使双林袜业提速发展,实现销售1080万元,第二年,实现销售1254万元。去年,企业职工已发展到150多名,实现销售2000万元。2002年,“三个年”活动全面铺开,他又创办起中外合资上虞东林针织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万美元。近日,他又在丰惠工业园区一举征地50亩,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作为一名党员企业家,葛兆林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他钟情社会公益事业上,常慷慨解囊;关注职工成长,在企业里组建起工会、团支部等组织,去年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金就达10多万元。去年一年,企业上缴税费达111万元。 年过六旬的葛兆林十分注重吸纳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本领。他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及时“充电”,提高自己。近两年间,他不顾年迈,又学会了运用电脑、驾驶车子等多种新技能。他笑称,这是促使自己保持与时俱进求进步应具备的基本功。 葛兆林爱好不多,其中之一是钟情《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去年,有家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他一集不漏地看了下来,看得泪眼模糊,常自言自语: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一位在美的表兄回乡探亲,感慨地谈起在外的许多华人现在都想回国创业,葛兆林听后,感奋不已。葛兆林也常到绍兴等地看看,称之为自加压力找差距,回来后,总是沉默不语,但在他的心灵深处,也许又在酝酿新的追求目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