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社 会 广 角


周均芳助老记

本报记者 孙大牛

      

小越镇魏家桥村有个“善人”周均芳,助老扶贫名闻乡邻。

7月初,年过七旬的残疾人魏英祥又领到了周均芳的特别补助款。魏英祥独身,住着简易棚屋,右腿肌肉萎缩,行走需用拐杖。三年前,他第一次接受周均芳个人的特别补助款以来,周均芳对他一直按时补助,并准备供养他到百年之后。魏英祥经常对人说,我有两只铁饭碗,一只是政府的补助,每月40元风雨无阻;一只是周均芳的补助,每月150元雷打不动,周均芳好像是我的衣食后人。

接济老人生活的周均芳今年62岁,自己也步入了老年人行列。由于家属史原因,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一天要吃五餐饭。晚年的周均芳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怡情,安度晚年;二是帮困助难,为孤苦老人做好事。

周均芳一直有尊老济困的习惯。早在1985年,周均芳办起魏家桥村纸箱厂,这家挂红帽子的私营企业当年盈利2万元。周均芳切出5000元补助给全村10多家困难户。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圹大,周均芳除了补助困难户,还资助修桥、铺路,投入村花园绿化和村主干道路绿化带资金,成为村民眼里的善人。后来,周均芳因年老多病,把纸箱厂让给儿子管理,自己种花养草、寄情书画,但助人为乐的习惯不改。周边乡村的村民见周均芳豪爽,于是,借贷、哭穷的人不绝于门,数年间,债据加起来有了10多万元。周均芳没有办法,只好自订“扶老不扶少”的规矩,每逢青年人来借款,他坚决拒绝,只是一味动员其劳动致富。有一次,一名外镇青年闻名前来,向周均芳强行推销产品,碰了一个钉子后,又装出可怜样子向周均芳借贷,周均芳软硬不吃,只给了青年回程的路费。

周均芳说,老来穷,是真穷,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的贫困老人需要富裕户的关心和帮助。今年88岁的戚长贵老人提起周均芳就叫“善人”。戚长贵、王菊仙老夫妇没有亲生儿女,只有一名养女出嫁在外乡。1990年的一个夏天,周均芳来到戚长贵的老屋内,看到两老生活清贫,心里老大不忍,从兜里摸出100元钱送给戚长贵改善生活。从此,每逢6月底、12月底和春节,周均芳都要给两老送去100元钱,年年如此,从无遗漏。

2000年秋,魏家桥村经常转悠着一名拾破烂的老人。这名外地流浪进村的老人引起了村民注意,也受到周均芳的关注。白天村民出村打工种田,留守在家的只有几位老人。周均芳经常悄悄地跟随这位拾破烂的老人,观察他的行踪。数次跟踪后,周均芳发现老人不偷不抢,拾破烂光明磊落,也就放心了。后来,这老人见魏家桥村民风淳朴,就在这村道临河的河沿边搭了一间茅屋,安顿下来,老人不善言辞,也不爱与人答理。时间长了,村里成年人都叫他老许伯,只知道他是余姚人,至于他的家世背景一概不知。周均芳见老人年老流落外地,孤苦无依,每逢年半、年尾和春节分别给他送去100元钱。老人开始不好意思收钱,后来收下了,也时常摘几个自己在河坡上种的南瓜、丝瓜送给周均芳尝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