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人们印象中工业经济并不出挑的梁湖镇,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小五金块状产业异军突起,引人注目。上虞华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祥鑫从小五金产品的技术创新中悟出一套理论:“优质产品优质价,垄断性产品可以垄断价,而大路产品只能竞相杀价。”这家公司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去年投入科技开发经费达400多万元,占销售总额的13.3%。华鑫公司自发研制的程控交换器、接触散热器等小五金产品,直接与上海贝尔公司、富士通等国际知名企业相配套,产品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但主导了国内市场的价格,而且导致进口同类产品价格被迫大幅下调。 但是,我市现阶段能够把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到如此水平的中小企业并不多,绝大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还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家的素质障碍和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以环境为代价)为主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上,企业自发研制能力欠缺,基本停留在技术仿制、仿造的中低层次阶段。 不可否认,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一直是上虞的品牌和名片,特别是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上虞成为沪杭甬产业带上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但近年来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显得后劲不足,一些“小型巨人”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传统产品的改造项目做不大,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又不多,不少企业家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满足于产品能够销得出去,对政府牵头开展的“产学研”活动,没有摆正主体位置,认为这是政府行为,被动应付,表现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广、不深,有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而许多企业上报科技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争取资金,科技资金被移作他用,实际用于科技开发的比例很小;有些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乐于圈地建厂房,实际引进的科技设备很少。这与块状经济明显、经济实力强劲的温岭、乐清、义乌、永康、诸暨、余姚、慈溪等兄弟县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应当看到,近几年我市企业实施的科技项目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实施科技创新的热情也有所减弱。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中,全市科技项目总数平均递减18.5%,其中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数量平均递减21.4%。2002年,全市“小型巨人”企业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仅为22项,年均递减24.1%。 毫无疑问,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如果不摆正位置,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仅仅依靠机制灵活与劳动力成本低,是无法立足全球市场的,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市一位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并颇有心得的企业界人士曾分析说,目前的市场态势是“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意思是说,具有一流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成为新产品的规范者,其产品技术标准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企业参照,可直接调整竞争对手入市后的价格;具有二流研发能力的企业,通过多项专利转让也能获得丰厚利润;只有三流企业才靠大批量生产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相对微薄的加工利润。 从这个理念出发,我市对今后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作出新的定位思考。市科技部门在作出理性的思考后认为,根据我市工业化程度的实际情况,企业的科技创新应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走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科技创新路子。充分考虑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既不能片面强调只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以环境为代价)产业。需要采取产业的多层次推进策略,立足全面兼顾局部,照顾眼前立足长远,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动态协调和有序推进现代制造业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从全市整体看,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缓解就业难题,着力引进外资(境外资金和市外资金),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电光源、精细化工等优势领域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互动的科技创新路子。在加快工业化过程中,我市正面临着完成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从我市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通信设备、新药、电光源、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花更大力气用信息化等手段,改造机械、铜材、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三是走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先进制造技术自主开发并举的科技创新路子。促使“产学研”有效结合,从引进为主的形式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的变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同时创造良好的激励和竞争相结合的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企业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市中小企业还应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