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金戈铁马造桑田 敢叫日月换新天

———写在杭州湾上虞新区启动建设之际

本报记者 陈胜龙 郑志勋


在杭州湾南岸,在广袤的虞北平原上,有一块200平方公里充满魅力的“空白”沃土,正进行着千百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生态型的工业新城,这里将成为打造“长三角”金南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记

上虞的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2003年7月1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市委书记任其良站在我市第一丘海涂——六九丘世纪大道建设工地现场,面对着虞北滩涂辽阔的地平线,代表市级四套班子和78万上虞人民壮严宣告:杭州湾上虞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宣告也率先吹响了我市“接轨沪杭甬,融入长三角,呼应大绍兴,建设新上虞”的进军号角。

历史竟然会如此的巧合,34年前,勤劳勇敢、不畏艰辛的虞北人民第一次在这块土地上,用近乎原始的劳动,脸朝泥土背朝天,在冰冷的蟹壳冰涂上赤脚担泥,拔一脚陷一脚地来回挑,揭开了我市大规模围涂造田的序幕。今天,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上虞人民又在这里立下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的雄心壮志。这意味着这块曾属于桑樵渔麻的盐碱地,将变成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起锚,驶入东海,驶向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浩瀚海洋。

向大海要桑田的气概,

就是上虞精神活生生的体现

激情澎湃的钱江大潮桀骜不驯,奔流不息,在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这块金色的土地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杭州湾。

我市地处杭州湾南岸,曹娥江北出与钱塘江相接,海岸线全长45公里,潮间带达40多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涂资源。很难想象,如今崧厦至沥海的百沥公路以北大片地区,原先曾是一片苍茫的大海,时时出现潮来一片白茫茫潮去一片水汪汪的滩涂。公路所在的浙东海塘,曾经就是虞北面海的最前沿。清代诗人沈火良曾站在夏盖山上望海,留下了“一望迷离境,苍茫水接天”的诗句。而如今,我们站在夏盖山上放眼望去,但见茫茫海涂,一望无际。在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的东南沿海,只有在这里,才能让人真实地感觉到地平线竟是如此的广阔,透过农、林、牧、渔粗犷的田野和如网的鱼塘,那些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们甚至还能闻到一丝处女地的气息。

“感谢上苍,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块广袤无垠的土地;感谢前辈,把茫茫沧海变成了今天这样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宝地。”在杭州湾上虞新区开工暨授牌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文光说这番话时,语调显得特别深情,特别有力,也特别让在场的人们感动。

广阔的海涂,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它是上虞人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取得的硕果。从1969年至今,我市围涂史走过了一条从群众自发围垦到组织群众统一围垦、从抢险被动围垦到主动出击围垦、从人海战役围垦到机械化围垦的艰苦历程。到1997年,我市共围垦海涂13丘,面积26万余亩。如此广阔的可开发土地,在杭州湾南岸仅此一片,有人说,这是上虞数十万父老乡亲最为经典的一大创造,是用鲜血、汗水乃至用生命树立起来的一座不朽丰碑,这是一段让上虞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

海涂主要是由悬浮于杭州湾中的泥沙淤积而成,其淤涨与崩坍主要受钱塘江主槽摆动的影响。在大规模的人工围涂工程开发以前,杭州湾西岸滩涂地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此坍彼涨,年复一年,往复循环。沥海北面的海塘,距杭州湾对岸海宁鼠尾山的宽度为22.6公里左右。据当地一位96岁的老渔民回忆,民国初年,沥海北门塘外的滩涂面积最大时曾北行数十公里始至滩边, 而不畏潮浪侵袭,滩涂上芦苇丛生,獐麂成群。这就是说,辽阔的滩涂早就有之,只是要围垦造田却一直难以成为现实。解放前,沿江西岸的群众就有自发地“淤久滩固而建丘”的传统,但垦种谋生的农民只有听任大自然的摆布。随着江流和潮汐的冲击,大片大片的滩涂便迅速坍去。

上虞围涂之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虞北海涂处于世界三大怪潮之一的杭州湾钱江潮喇叭口上,钱江潮每天潮起潮落四个来回。杭州湾年进潮量约5至10亿立方米,潮涌压力最大时每平方米达10吨以上。而且杭州湾南岸一直处在高潮位态势,最高潮位达10.9米,曹娥江也因此成为感潮河流,最大潮差为3至5米,其潮流界可达上浦闸。

另一方面,曹娥江下游江道一直处于180度的摆动范围内,民谚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两岸人民受其频繁蠕动之灾,苦不堪言。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曹娥江出海口三次向东摆动时,靠近百沥浙东海塘一带约70公里形成大面积塌江,急流汹涌的大潮惊涛拍岸,浊浪排空,使虞北老垦区原南汇整个盐业场塌去,几千农民背井离乡移居内地。“海头百姓苦难熬,潮头一响心发跳,年年搭舍年年逃,做人好比沙头鸟。”这首民谣对于年纪在45岁以上的虞北人来说,总会勾起一段苦涩的记忆。

无论是抛坝促淤、稳定江槽,还是以围代坝、围海造田,围涂与治江都已成为虞北人民不可回避的一场硬仗。

1969年12月14日,当时的崧厦区动员全区11个公社近3万民工,在虞北滩涂上摆开战场,从此拉开了围涂大会战的序幕。民工们不畏严寒,日夜奋战,用17天时间围筑东起百沥海塘、西接三汇西堤塘4000多米长的大堤,围涂3500亩……

然而,向大海要桑田,又谈何容易!围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26万余亩海涂有将近20万亩就是靠数十万民工肩挑锄铲的人海战术“造”出来的。参加过每一丘围涂战斗的原市围垦局局长王张炎对记者说,那时只要一声令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就出现在眼前。在围涂中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就有奋战抢险的人们。海涂,其实是用血肉之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拼搏出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虞县志》记载了海涂围垦抢险的那段历史。为了保住虞北滩涂上这块来之不易的土地, 上虞的围涂史上留下了七六丘九战杭州湾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数百名共产党员、机关干部奋不顾身跳到激流去堵通的动人佳话,留下了一炮死去四条汉子的悲壮……最让人感怀的是,在围涂和抢险现场,拜金主义失去了市场,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的力量得到张扬。这种无私无畏的品格汇集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精神力量。曾担任过上虞市市长、现任绍兴市委书记冯顺桥当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上虞人历来是敢打硬仗的,上虞人的精神都体现在海涂上了。”

在黄金海岸线上构筑发展新平台

世纪之交,区域经济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增创上虞发展新优势、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新平台,已无可回避地摆在眼前。

然而,上虞跨越式发展的平台究竟在哪里?

环顾四周,杭州湾南岸这条难得和珍贵的黄金海岸线,让深为工业用地紧张所困的我市决策层顿时眼睛一亮。

1998年10月,市委、市政府抓住时机,科学决策,乘势而上,发挥上虞港码头的现有优势,在七四丘海涂划出一期10平方公里面积,以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先导、高质量服务和高要求管理为原则,开发建设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 

随着国际产业的大转移,亚太地区已是世界化工业投资的热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看好的化工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而把化工区放在海岸线上寻求发展,则迎合了世界化工业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墨西哥湾、新加坡的裕廊岛、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惠普等沿海城市都是世界化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亚洲的日本、韩国也把化工业的重心移到沿海港口城市。

杭州湾南岸,作为精细化工园区的集聚地,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土地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更兼有发展化工业环境容量较大的天然优势,我市海涂地处钱塘江南岸比较混浊的涌潮区,适宜于污水排放后的分解处理,特别是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强,污染危害程度与范围相对较轻,海涂远离居民区,几乎没有拆迁成本。这些对国内外化工企业而言,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但是,从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审时度势,光有这些固有的优势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化工企业的投资硬环境而言,环境保护工作更是首当其冲的题中要义。我市从园区建设一开始,就把环保工作视作发展的生命线,始终牢牢遵循“整体规划,统一搜集,统一处理,集中排放”的园区化发展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市投资2亿余元资金实施了建园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此举对提升园区在全省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度,直接推动全市整个招商引资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很短的时间内,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一期10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告售完,二期20平方公里推出后也所剩无几。至今,精细化工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区内已投入污水处理、水电、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资金12亿元多,实现了“九通一平”。引进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投资项目112只,引进资金45亿元,其中外资达1.4亿余美元。到2002年度,精细化工园区实现销售达40亿元。

继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台商独资企业浙江正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在园区破土动工后,2001年,总投资5286万美元的绍兴昶和纤维有限公司又落户园区。2003年5月,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元的医药化工项目正式签约。种种迹象表明,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已是目前国内建成规模最大、发展前景最好、辐射功能最强的精细化工制造中心。
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最亮点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快整合环杭州湾地区工业园区群,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省政府也在年初提出了实施滩涂经济的战略。

今年6月20日,绍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一项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在杭州湾南岸画了一个350平方公里的圈,来建设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作为这个工业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上虞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建设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历史似乎注定要让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上虞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跃时,突然灵光一现,体现出非凡的价值。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产业新一轮大转移以及制造业加快向中国集聚,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长三角南翼、杭甬高速公路沿线,有众多城市增长极。可以预料,在最近几年,哪个城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确立先发优势,哪个城市就能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错失时机,上虞很可能就失去了一个赶超的历史机遇,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拉得更大。

天赐良机,杭州湾绍兴跨江大桥已锁定在上虞新区内规划建设,使其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显著,跨江大桥从上三高速公路引出,联结杭州湾两岸,使上虞成为上海到宁波、绍兴和浙南温台地区的枢纽。

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是发展现代工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杭州湾上虞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是建设现代化大工业的理想之地。天生丽质难自弃。仔细审视这块200平方公里的沃土,相信谁也不会怀疑,这是上虞参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杭州湾上虞新区将全面提高接受全球产业大转移、接轨大上海的能力,有效改变现有滩涂经济“洼地”现象,使其有望成为“长三角”金南翼的最亮点。不少专家已经预言,这块区域,将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通过优势扩张,使上虞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节点,促使内源性经济向外生性经济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增强上虞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新区开发,规划先行。我市用开放的理念和前瞻的眼光切实做好新区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按照上虞城市重要组团和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区的目标,委托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研究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专家、知名规划单位着手进行新区系列规划的编制。通过具有国际水准的规划,促使新区与世界一流的产业园区接轨,成为让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向往的热土和环杭州湾世界工厂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时,杭州湾上虞新区的建设启动,直接呼应了大绍兴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绍兴大城市框架的尽快形成。

从加快上虞城市化步伐来审视,这又是惊人一跳。如果说我市江西组团上虞经济开发区40平方公里框架的全面拉开,江东组团城北新区的路网框架和公建项目的快速启动,一江两岸的齐头并进,意味着上虞的建设发展从“龙山时代”步入“曹娥江时代”的话,那么,杭州湾上虞新区的开发建设,则标志着我市又从“曹娥江时代”阔步迈向了“杭州湾时代”。

溪水的趋势是汇入河流,河流的趋势是涌入大江,大江的趋势是奔向海洋。大势所趋,波澜壮阔。我们的前人曾与大海决斗,造就了杭州湾南岸这块神奇的土地,今天,我们又将从这里扬帆启航,去迎接新的辉煌!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