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片片出晴云,晓色初开气象新。 上界斗牛乘曙隐,下方钟磬半空闻。 苍松翠柏山垂藻,紫雾青露天散文。 滢滢湖光涵倒影,好将新句答清芬。 这是一首古人描绘稷山晴日曙色风景的佳词美句。稷山在道墟镇之南约3公里处。104国道和杭甬铁路从它南面穿越而过。站在104国道上望稷山,稷山高峰耸立,但顶平如台,其形左右对称,四周皆为平原,稷山之峰尤显端庄而独特。绍兴南面虽有群山叠翠,连绵万里,古时都不能与稷山相比,如今稷山终因种种原因无法与以前可比,但《隋书》曾把它列为三大名山即稷山、重山、会稽山,重山一名种山,即今府山,越大夫文种墓所在,会稽山,大禹陵庙所在之首,可见当时的气势。 远古时,稷山四面环海,好像天为神设的一座高大的仙台 ,人们称它台山。《旧经》称它为秽山秽同晦,古人谓海,盖因其时稷山在大海中而言。神权时代,天子“居高出兮临万民”,稷山因其独特地貌颇受天子青睐,传说人类始祖之一的黄帝轩辕氏就曾经在这儿住过,所以有些古书上称之为黄帝岩岳。 唐尧时候,中州大地连续数十年遭受滔天的洪水,人们不得不逃到地势较高的深山野林中,重新与禽兽为伍,食无物、寒无衣、住无所,其状苦不堪言。帝尧聘弃为农师,教人们搭茅屋随山而居、开梯田播种吃的及穿的桑麻等作物。三年后,人们脸无饥色,声无怨言。尧大喜,遂封弃为诸侯,让他居住在黄帝曾经居住过的台山,赐封号为后稷。后稷之山,四面环水,凤凰翔于上,麒麟步于侧,鸾鸟巢于树,鱼龙嬉于渊,上有天梯,可通天宫。后稷死后,万民哀之,思后稷之德,欲报其本,奉祀为五谷之神,于仲春暮秋之季在稷山设社奠祭,称为社稷,稷山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原始宗教活动场所,此在《旧经》等一些古籍史料中也有记载。后来,禹的儿子启即天子之位,建夏朝,立都中原,为方便亲临致祭奉祀,遂移社稷建于崤山之西今山西省境内稷山县。启后五世,得帝少康,其又把会稽封给庶子无余,国号于越,稷山也就成为于越王国的社稷所在,成为于越王国的紫禁山,所以《吴越春秋》又称稷山为于襟同禁,紧要之地)山。但稷山之祀从此衰弱。后人们思禹之绩,助奉禹祭。四方致贡,共立越王之后无壬,传四世而得越王句践,春秋之霸主。 据史料记载,三十六计中著名的韬晦之计其实就出于稷山,《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旧经》秽山一名稷山,越王种菜于此。”东汉《越绝书》曰:“稷山者,句践斋戒台也。” 又曰:“句践之出入也,齐于稷山,往从田里。”明侍郎公章敞在《游称山记》一文中写道:“南望稷山,则知越王句践之祀天”。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为报越王句践的杀父之仇,兴兵伐越。越国大败,句践入吴为人质,囚禁于石室之中,后为夫差养马,每日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终不显形于色。三年后,夫差放其回国。句践回国后,将一切国事全部交给相国范蠡、大夫文种等人,自己和夫人隐居稷山种菜。在那里,两人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土地做床,柴薪当被,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过着一种斋戒的生活。并悬苦胆于门框,进出舔尝,不绝于口,苦身劳心,以坚定报仇雪耻的信念。这便是韬晦之计。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变得十分强盛,最终在公元前476年灭掉了吴国。据说,三国时,刘备为避曹操猜疑,曾效仿句践种菜的故事,不料被操识破。至今那里的人们还称稷山为斋台山,山下还有一处叫园里的,就是现在的云里,据说是当年越王句践种菜的园子。现尚有王议氵娄等地名,相传是句践与范蠡、文种、计倪等商议国家大事之地。可见稷山实为当时越国政治中心所在。山东二里处,有扇状小台地,旧有斋台寺,中祀越王句践,配祀范蠡、文种、计倪等人,寺中立有一高约2米的石碑,记载句践春秋图霸一事,可惜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关于稷山,古书上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唐尧时,连续遭受数十年滔天洪水,天子尧派大禹治水。大禹焦身劳思,闻乐不听,三过家门而不入,然而七年没有成果。于是他就去读《黄帝中经历》一书。只见书中写着:在九山的东南,有座宛委山,是赤帝的宫殿,山顶有一块磐石,里面藏着一部书,此书是用黄金做简,青玉镶字,银绞绳编串而成。记载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大禹东巡到宛委山,杀白马,用马血祭祀赤帝的神灵,希望能得到这部书。这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红衣男子,自称是宛委山的山神,对他说:赤帝想拴住金牛山的金牛,缺少一条牛缰绳,这条牛缰绳在谷神后稷居住的山上,但轻易不能得到,你要是真想得到金简玉书,你就到黄帝岩岳下斋戒三个月,如你能得到牛疆绳献给赤帝,他就会把书交给你。大禹醒来,想起梦中男子的话,有所领悟,便来到黄帝岩岳下,虔心斋戒。三个月后,大禹在山顶拜祷求告:谷神啊谷神,请给我牛缰绳吧。只听见耳边响起洪亮的声音:你要的牛缰绳就在山顶的峭壁中,你自己去找吧。禹在山顶陡峭的石缝中找了好久,只见到几株金灿灿的稷,却没有要找的牛缰绳,莫非这稷就是要找的东西?禹再次来到宛委山上把稷献给赤帝。赤帝手运神功,劈开山顶一块磐石,果然取出一部金简玉书给禹。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禹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发宛委之石得玉匮神书的故事。后来,禹照书中所述,十二年而八州平,十三年而平兖州,终于治服了洪水。人们美禹之贡,举荐他接替舜做了天子。后禹又藏金简玉书于宛委山磐石中,后人称为禹穴。 最近读《大明一统志》,方知汉文帝生母薄太后之父死后葬于稷山,文帝封其为灵文侯,其陵墓号称灵文园。据史书记载,文帝外祖父本吴人苏州,死后葬于稷山,可见稷山风水之好。而近年,民间相传稷山又有越国青铜剑出土更证实稷山实是一座悠久历史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