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情系墨水

———一个农民书法家的故事


     

在下管集镇三叉弄,有一幢旧式的楼房,房屋没一点特别之处,可屋内外的摆饰却引人注目。你看,大门口路两旁摆着长长的两排花盆,盆内种有玫瑰、菊花、一串红什么的,数一数共有87盆;一跨进大门,客厅上方桌左边摆着4只笔筒,大大小小的毛笔足有四五十支;瞧瞧两旁墙上贴着“满天喜气,大地春光”、“竹勤霜前翠,梅开雪后香”等一副副对联,不知内情的人总认为这家是吃笔头饭的,可你哪里知道,一走进东边屋内却是另一个天地,锄头、铁耙、钪铣、扁担一一呈现在眼前,呀!原来还是户种田务农的家庭。

这家主人叫陈望先,是下管镇同兴村的农户。老陈小时只背过5年书包,解放后在夜校里扫了文盲。一次,他的邻居家里要办喜事想写几副对联,先后找了4位学校老师,都说写毛笔字不行被谢绝。这件事深深打动了陈望先的心,“要是自己能写毛笔字多好呵!”敢想敢为的他当天下午就以6个鸡蛋换来一支大字笔,在旧报纸上学写毛笔字。当他刚刚对书法有点门路时,却遇上了非常年代,不要说集体生产早工、日工加夜工少时间捏笔,还有人说写春联、繁体字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这些都吓不倒对书法情有独钟的老陈,公开不便写,就在夜深人静时一手照电筒,一手提笔练,少时间就在“挤”字上做文章,饭前饭后练几笔,雨雪天关起门来学,就这样一直坚持不间断地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陈有了学书法的良好条件,可社会上又出现了“小搞搞”的不良风气,有人曾多次劝他也去参加“筑长城”的队伍,而老陈却坚定地说:“人各有志,也各有所爱,我喜欢日里种田稻,早晚育花草,业余时间墨水搞搞(玩玩)。”不错,陈望先的手从没摸过纸牌搓过麻将,而他捏的是锄头笔杆,玩的是看报写字种花草。

“种花开心,写字健身,学点书法为赤脚朋友去凑凑热闹。”这话是老陈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在香港回归这一天,他一清早从山坡开了早工回家,一放下锄头顾不得吃早饭,也不换一换衣服,仍穿着一双车胎鞋急急赶到街上,挤入“义务书写迎回归”队伍,一写就是23副对联,直到午后1点42分才回家。绍兴市和我市组织的几次“五下乡 ”活动到下管,老陈总是次次手里拿着毛笔去凑热闹。今年春节前夕,童郭村在市委市府的直接关心下,新建成了岭顶公路,农民们心情特别高兴,几乎家家特地买来红纸,都想写几副春联过春节,可村里少人会写毛笔字,老陈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步行8公里山路赶到位于钱库岭下的偏僻深湾,整整花了两天一晚上时间,为这里的山农书写了62副春联。像这样逢年过节、乔迁新居、结婚等喜事,老陈总是主动尽义务为农民兄弟忙碌,仅在近三年中在他的手中已写出对联620多副,在一次镇书法比赛中陈望先还夺得了一等奖,怪不得绍兴市书法家陈播特地进山,挥笔写了“刚健笃实”4字赠给老陈。

陈望先爱好书法又喜欢种花,可背起锄头挑起粪担从不叫苦也不怕脏。他家种有7亩多田地,栽有板栗、蚕桑等经济林,每年都要种4亩多水稻、油菜、番薯、马铃薯等,儿子媳妇又在外工作,仅靠他夫妻两双手,但他家的农业搞得好是村里出名的,他夫妻俩好事做得多是当地群众公认的,正因如此,他家获得了市“十佳好事获得者”的光荣称号。

(周森根)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