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窗前桂香

胡水夫


     

前几天还与同事念到窗前那株桂树,说从不失信的桂花仙子今年似乎姗姗来迟,怎么快到中秋尚未闻见她那浮动的馨香。想不到才隔了一个双休日,当我推开窗户的刹那间,一般浓而不腻的带着丝丝甜意的妩媚的桂香便扑到了我的脸面,令人陶醉令人兴奋。那株硕大的桂树上,枝叶间满是金粟米般的花粒,迎着天高气爽的季节,灿烂地微笑。宛若一群美丽的少妇,焕发出成熟的气息。

我对桂花、桂树的认识,缘自于那个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故事。小时候,人多地少的农村“以粮为纲”,旮旮旯旯都种粮植棉,河边仅有的几棵零星的孤树也只是苦楝、杨柳和乌桕。整日忙碌为生计奔波的农民谁也不会想到去种几棵“没用”的桂树,谁也没有心思去享受享受“饥不可食”的桂香。只是在夏日乘凉的夜晚,望着那悬挂在晴空中的一轮明月,大人才会指着月亮上的一块阴影,给我们讲那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吴刚砍桂”的故事,教我们“月亮婆婆侬有几个囡”的儿歌。于是,在我的心中便埋下了一个企盼,向往着有朝一日能真的看到桂树,闻着桂香。

这个美好的企盼伴着我,一晃竟是10多年。当第一次真真切切认识桂树、实实在在享受桂香时,我已考入了杭州的一所大学。记得是在入学近一个月时,同室的一位杭州同学带我们到了满觉陇。噢,那真是桂花的世界!路边、山坡、屋前、房后,一株株的、一行行的、一片片的,到处都是桂树、桂林,金黄的、米黄的,抬头尽是一丛丛挂满桂子的枝条。当时,我迷住了,我醉倒了。我疯狂地吸嗅着,恨不得把空气中的每个香分子都挽留住;我拼命地摄视着,真想把树枝上的每粒桂花都印在瞳孔上;我“天真”地想象着,大概是吴刚砍桂时那摇落的桂子都下到了满觉陇,要不这里的人们怎么有如此的闲情逸致,怎会对桂树如此地用情专一。

那年寒假,我特地买了一瓶白糖桂花带回家,好给从未见过桂花的弟妹们见识见识,给培养我成人的大人们带去孩子长大后的馨香与欣慰。母亲接过那瓶花后,上下左右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好久一会儿,然后递给父亲让他打开。父亲打开瓶盖,先让母亲闻,又让弟妹闻,再放到自己的鼻尖下轻轻地吸闻了一下。于是,一股温馨的香味便悄悄地弥漫在整个屋子,笼住了全家人的心。大年初一,起了大早的母亲用那瓶桂花作馅,做了糯米团子给我们当早餐,而她自己却推说胃不好,将碗中的汤圆全舀到了我们兄妹的碗里。那桂花汤圆的甜香味始终留在我的心中,后来尝到的汤圆总比不过母亲做的甜糯。

二十年过去了,从报上了解到,满觉陇的桂花一年比一年开得旺盛。不过,在我的家乡桂树也早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之物。城镇的花坛中、道路边,金桂、银桂四处可见,花鸟市场上,四季桂、春秋桂、八月桂品种繁多。富裕了的农民,房前院后也栽上了花香怡人的桂树。三叔家去年建造并装修了一幢漂亮的别墅,他们花了两千多元钱从花圃买来两株桂树移植在院落,当年秋天它们便给农家带来了浓郁的香味,染上了丰收的喜气。

芳香四溢的桂花,给人以向往,给人以憧憬,更给人以喜悦。那金灿灿遍布树冠的桂子,不正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个细节吗?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