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片古老而充满神奇的土地。 秀丽的稽山鉴水,孕育了一大批英豪俊彦。大禹、句践、王充、王羲之、王阳明……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犹若繁星点点,莫不令绍兴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辉煌。“鉴湖越台名士乡”,该是毛泽东同志动情而发之辞。 然而,阳刚之美若失去了阴柔之衬,绍兴之地何以名振天下,向世人展示自豪?散文家杜文和先生曾说:“人们在仰望了会稽山的雄耸之后,大概也会徜徉山阴领略鉴湖水九曲回肠一腔柔情。绍兴高腔的响遏行云与绍兴越调的的缠绵委婉,共同组合了越地文化的阴阳和谐。所以绍兴好酒在满斟给越中先贤的时候,绝不能忘记一酹地下的巾帼英魂。”是啊,当西施、曹娥、祝英台、唐琬、秋瑾“五女”,各以其美女、孝女、情女、才女、侠女的光彩造型,如秀峰卓立、横空出世之时,不知给古越大地孕育了多少生命的永恒,激荡了多少历史旋律中的铮铮重音! 西施那沉重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似乎早早注定了其为国捐身的命运。浣纱溪边,尽管与范蠡一见钟情,订下生死盟约,然而,国难当头,爱情又何足挂齿?从范蠡奉越王句践之命,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那天起,西施便担当起了拯民复国的重任。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女子,不念个人之辱,委与周旋,运筹衽席,使吴王迷恋酒色、颓于政务,至今百官抱怨,民众仇恨,终为越王创造了攻陷吴都的诸多条件和机遇。完成使命的西施,后与范蠡结伴云游五湖之事,怕只是一种美好的传说,但这于西施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施的报国之忠。 西施,“是女性美的最高象征”,日本作家石川清光先生如是说。然而,作为女性世界中的一个光环耀眼的人物,西施又何尝没有属于自己的悲哀?透视西施个人的命运,多少该是反观了春秋时代女性地位低下、任人摆布、奴役的另一面,不是吗?“美貌对于一个女子,尤其是对于西施,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后人的疑惑,实在不无道理。 历史走进了儒学统治地位日盛的东汉,妇女的命运每况愈下。曹娥,这位幼年丧母的少女,从小与父亲曹盱相依为命。公元143年端午节,曹盱为祭祀潮神伍子胥,在舜江上逆舟而行,不幸落水。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到了第十七天,她解衣投水,祝曰:“父尸所在,衣当沉。”后竟在衣沉处投江而亡。五天后,乡里父老发现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无不感其“孝感动天”,赠赙营葬,舜江亦因此而改名曹娥江。 孝女曹娥投江寻父,本为骨肉亲情的真切展示,故为世人传颂。然而,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累加敕封,硬把她标为“三从四德”的典型,何以不是为愚弄人民、维护自我统治地位服务?从中,又何以不让人窥见女子地位的继续跌落?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东晋之时的祝英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面对封建礼教更为沉重的压迫,她要抗争,要追求人性解放。杭城求学,同窗三载,梁山伯虽未能发现祝英台原是女儿身。然而,祝英台何不暗恋着梁山伯?楼台相会,梁祝恋情顷刻飙升。然而,祝父早将祝英台许配给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此时此刻,一对深爱着的恋人除了悲痛欲绝、泪水飞溅外,还能说什么呢?可梁山伯之相思成疾而终,自是激发了祝英台因自由恋爱不成而以死抗争的决心——在梁山伯坟墓的裂缝中,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与梁兄双双化蝶而飞。梁祝演绎的爱情故事,其爱真切,其情感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台敢爱敢恨,虽终是一场悲剧故事,却从此有了中国千年情女的美名。 有才女之称的唐琬,亦是多情佳人。初与表哥陆游结为伉俪,夫妻感情甚笃。但是,由于陆游当时的抗金主张同投降集团抵触,在科举考试中一再被黜,陆母因而迁怒于唐琬,借口她妨碍了丈夫的学业,作为离婚的理由。可怜一对恩爱夫妻,在“父母之命”的棍棒下,竟被活活拆散——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沈园偶遇,两阙《钗头凤》的千古绝唱,闪现的是两人离别后的伤感惆怅,闪现的是相见时的缠绵悱恻,闪现的是再见后抑郁长逝的悲恸至极!“怕人寻问,咽泪妆欢”,唐琬的委婉才情,至此发挥到淋漓尽致,留在笔墨之外的,当是对封建礼教的无声的抗议。 有人说,绍兴的秋瑾是秋风秋雨中的“涅槃”,是生命形式中更为耀眼的一次升华,此言当真。这位生当封建末世的鉴湖侠女,再也不甘蹈袭千百年来女子卑弱自守、逆来顺受的命运。从只身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到回国主持大通学堂,策划浙皖起义,慨然轰响了她反封建的猛烈炮火。虽然她在绍兴城内轩亭口倒下了英姿飒爽的身躯,然而,她从对纲常名教的不满,发展成为向封建制度冲锋陷阵、争取妇女解放的闯将;从感叹“茫茫国恨何时雪”,发展成为自觉的积极的革命先驱,其惊涛拍岸之举,连同她那不朽的精神、不朽的形象,永远矗立在后人心中,又何尝不成为一支鼓舞中华儿女争取民族解放的林中响箭?1939年春天,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到浙江视察抗战工作,在故乡绍兴他动情地称“秋瑾是个了不起的女性,不愧为反抗封建黑暗的先驱者”,并即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秋瑾,无疑成为绍兴“五女”图中最光彩照人的一笔。 绍兴“五女”,虽不乏微瑕缺憾,然而,置身那个年代,作些许剖析,还能不融进一份特别的领悟?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她们不是出落得至善至美,并因此而凸现了人性的光辉么?绍兴“五女”,“母”仪天下,垂范世人,她们集合成一个民族人格的完整,她们柔弱的双肩承载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沉浮命运;她们恍若一湾瘦弱的水流,令人无法想象曾托载过岁月的千帆与万舸。而今,历史早已掀过了这凝重浑厚的一页又一页,蓦然回首,人们充满了难以忘怀的沧桑感、过程感,因为从中我们发现了中国女性同黑暗势力抗争的清晰轨迹,洞悉了她们争取解放、赢得自由的不懈追求。 有人言,绍兴“五女”以其独有的女性美,多少掩盖了后来者的光芒。怕只是讲对了一半,因为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她们不也给现代女性宕拓了一条深情、深邃、深长的通途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