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在这深秋的夜,我想起母校

景迪云


     

二十二年。

这是个什么概念啊:四分之一的人生段落,一个婴孩长大成人的速度……

深秋的夜,清凉以至于冷。我坐在西湖边的书桌前,望着窗外城市的夜光,心里默念着这个数字:二十二年,我离开母校居然有二十二年了,要不是得到母校将要校庆的消息,“崧厦中学”这个名字就会一直埋藏在记忆的河床中,深深的,深深的,以至于遗忘。

哦,当然不!怎么可能遗忘呢?!

在这个清冷的秋夜里,记忆闪回,居然清晰如昨:当年,每天清晨,总有一个清寒的身影背着书包,踏着未尽的星光,赶四五里的路,从田野走向小镇。从小镇唯一的热闹的大街折进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狭长的小巷,再经过一个小池,就是一方清净的天地了。他总是匆匆前行,小池的水其实也还清亮,有小鸭小鹅嬉戏的时候也能泛起美丽涟漪。但他总是无暇顾及,目光的尽头,是那四个红漆的大字:崧厦中学。尽管他的学业平平,但那四个字,依然闪烁着神圣的光芒,在他的心里,那光芒是指向未来的灿烂的。

那个清寒的身影,现在就坐在西湖边的一张书桌前。眼前,有城市的夜光与当年的晨光交融闪烁,摇曳若梦……

一个月前,当我接到夏一吾老师的电话,头脑中几乎没有瞬间的停顿,思绪马上飞回到二十二年前的一个下午。我记得有蒙蒙的细雨飘着,夏老师赶了四五里的泥路来到我家,向我父母解释当时分为理科班、文科班的理由,并根据我的学业情况,建议我进入文科班学习,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高考。尽管在半年以后的考试中我一如预料的失利,但日后的道路就从此确定了方向,最终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应该说是夙愿与性格趣味的双重吻合。这离开母校的二十二年中,其实不可能一点没想到母校的,而每每想起,那天的细雨和夏一吾老师的身影总是最先浮现的。当我后来明白“春风化雨”的涵义之后,脑中出现的具体形象就是那天的蒙蒙细雨和夏老师的身影。

在读大学的时候,课余时间我开始练习书法,这个兴趣一直保持到现在,尽管天赋有限,成绩不大,但盎然之情丝毫未减。仔细回溯起来,我这兴趣的启蒙者其实是母校的朱国华老师,此前,我读初中时一位物理课老师右手残疾,其左手板书漂亮之极,心里已有羡慕之意,朱国华老师也是左手板书,竟然也写得潇洒利落,风骨独异。羡慕化为行动,我的课堂笔记便成了学习书法的“临本”了。朱国华老师要是知道有这么个学生居然如此“舍本逐末”,不知当作何感想呢。

苏州的费新我是以左笔书法闻名书坛的。当时我就纳闷,怎么左手写的字都那么好呢?哪天如再逢朱老师,肯定是要请教其中的秘诀的。朱老师肯教我否?

……

记忆的河床一旦被冲刷,便一点点地露出岁月的真相。城市的夜光变得更深邃而朦胧了,而头脑中,母校的一切渐渐地清晰,仿佛又身临其中,教室、操场、食堂边的小池,围墙边的松柏……

是啊,怎么可能遗忘呢?!母校的恩泽早已化入学子们的意识深处,只是平时不觉得罢了。稍一提起,便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绵绵长长个没完呢。

(作者系崧厦中学80届毕业生,现为浙江画报社编辑部主任)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