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不会孤独与甘于孤独

易为水


     

通常情况下,读书由于是个体行为,是在独立的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读书人总是大发感慨:读书是孤独的。

言读书是孤独的,怕只说对了一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该是不会孤独的,但亦只有甘于孤独的人,才能读书。

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嵌在历史隧道里的甲骨、 帛书、竹简直至活字印刷术印就在书籍上的文字,功不可没。那文字是历史记忆的弧光,是历史生命的灵光。而令弧光闪闪,让灵光灼灼的,那便是读书。

读书,其实就是一种人与书之间互为感化的关系,读书人与书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打交道的过程,就是在互渗互透中达到某种磨合、校正的过程,就是读书人自己与别人的思想、别处的目光、别样的感情相遇相知的过程,不论读书人最后沦为书籍的俘虏也罢,成为书籍的主宰也好,这过程除冷落却孤独,多闹热呀!

夜晚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孤寂的,骤然的停电,则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当你燃起蜡烛,读楚骚汉赋,读唐诗宋词之时,你是否感觉到古人也在夜的深处坐着,在烛光下写着、沉吟着呢?与古人坐在一起,读懂了古人,悟彻了他们夜一样深广的幽思和闪电一样的凄美明亮的思想,你还有孤独之感吗?

读书不孤独,是因为书房里众多的书籍,各归其位,依壁而立,读书人坐着读书,就恍如被一群不同衣饰、不同身份的人环侍着而忍不住想要与其交谈几句。而像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图和目录,并且嗅嗅怪好闻的纸香和油墨味”,这形、色、香、味集合一体,又不知给读书人添了多少动静有致的读书氛围呵!

读书不孤独,还因为读书人对于文美辞妙的文章,总会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读,即便不能成诵,也总是熟稔之。想当年,著名作家张贤亮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后,每天放牧回来,依在坚硬如石的土炕中,用废纸卷上支“蛤蟆烟”,凑在昏暗如豆的油灯旁,不是成章地读,成段地背的吗?其时,他又何以喟叹过孤独呢?

“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经常与人交流读书的感受,乐于把自己的书借给同样爱书的朋友,不吝惜将快乐和经验与人分享,这“迎来送往”是何等的热乎。陶渊明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得到一部好书,或是读到一篇奇文,恨不得马上与朋辈同好欣赏之、讲贯之亦算人生一大快事。因为这不但增进了相互间的情谊,而且渲染了读书的融融气氛。

而今,随着读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读书更少孤独,上网点击,千种风情,何其火哉!

读书不孤独,须有孤独心。如上所述,读书是一种双向活动:你一边读着书,书也一边读着你的心境。你浮躁了,书儿必然拒绝你亲近。四书之一的《大学》云:“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读书人只有心神入定,不避孤独,才能与书促膝而谈,进行灵魂上的对白与交流。

时下,有些读书人在真与假、灵与肉的倾轧中间,难以挣脱名缰利锁,铜臭味太重,名利欲太盛,这般浮滑心态,如何入得书境?钱钟书先生说过,真正读书做学问的人,是住在荒江野村里的那些寂寞君子。“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只有耐得住清寂、甘心孤独的人,才能以内心体认来抵御和驱逐外界纷扰的传统,才能把生命投入到字里行间,把生活的清贫化入精神的愉快中。

读书不会孤独,读书要甘于孤独,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对读书的情形而言的,后者则是对读书的心境来说的。读书,正因为有这对矛盾的存在及其有机运动,才使得读书人将书读得深入浅出、有滋有味。缺少了矛盾中的任何一方,抑或两者颠倒了关系,那便是读书的败笔。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