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学会“换位”读书

周易


     

如果谁把读书视为单向思维行为,亦即以为读书只是读者本人一厢情愿的解析,那么如此读书,大抵是很肤浅的,自然也是很少受益的。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必须是立体的透视的全方位的,必须是换位性的,读者与书籍中的人物必须是相互沟通的。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陆桴亭在其《思辨录》一书中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是啊,人与书两者之间,本是一种互为感化、共鸣的辩证关系,在互渗互透中达到某种改造和修正。这种互渗互透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换位过程。从本质上说,这既“钻进去”又“跳出来”的功夫,不亦道出了阅读哲学的真谛么?

“把自己当成别人”——沉入书海,读者“自己”分明成了书籍中的主人公。循序渐进,四处观览,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鲜活。而留连忘返之时,“自己”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别人”。“别人”的思想感情、个性气质、精神境界恍若己之出,而相互间的矛盾纠葛、错综关系,哪怕是一丝一毫,似乎亦都在感觉之中、触摸之内。读书若此,可谓了得!又何愁不能正确把握书中其事其理,进而诠释其宗其义?

“把别人当成自己”——其实就是让“别人”站到“自己”的位置而“离开了”读、“离开了”看,毕竟“自己”与“别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处事经验、成败得失。对已经发生的事,虽“俱往矣”,然而,让书中的“别人”站到“自己”的位置,通过比较、鉴别,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迟到的感喟。这感悟、感喟,是否就是自己千方百计要找寻的“宛在水中央”的“伊人”呢?这种出人意料的奇效,诚非循规蹈矩之读书方法可求也。

“把别人当成别人”——“别人”毕竟是“别人”,作为读者,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人格的独立性,亦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亦罢,总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成因。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千万莫要随意责难于人,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对一些纯属主观因素失误、挫败的,当须深究之,责怪之;对那些属于历史局限的人和事,则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因为那是无可避免的,是终究要发生的。重要的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书一旦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还能遗憾什么呢?

“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无疑是对读者“自己”应成为驾驭读书的主人,要造就自我尊严而言的。读书,如若不再受自我思维行为、道德准则的制约,“自己”头脑只“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那么便是灵魂的走失。这样的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维护自我人格尊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抡起“自己”的思想锤子,从书籍的矿藏中挖掘闪闪发光的金子;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捕捉人家所未见未闻的新的亮点。

书,是人类文明,是人格,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积淀。读书,是一种充满新奇、充满想象的神圣活动,也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活动,更是一种“十年面壁成空相”的自主活动。要令读书获得奇迹,让读书成为读书人的时尚,别无他法,唯“换位”是耳。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