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云南,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的中国旅游胜地——石林是不能不去的。 车子进入石林县境内, 当公路边、山岗上、田地旁,那姿态万千的石林扑入你的眼帘的时候,你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地质科学考察,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云贵高原都在大海的怀抱中。石林这片海面上,当时生长着许多能形成碳酸钙沉积物的动物和植物。随着其尸骸沉积海底,经过上亿年形成了一大层厚厚的沉积物,几十万年后,这沉积物便变异成化石。以后,随着海底被渐渐抬高,藏在海底的石头开始露出水面,而经过几十万年的风磨水洗,整块的岩体终分离成石芽、石柱、石门、石峰这千奇百怪的石头景观。 石林的形成,是遥远而漫长的。对其的发现,亦是曲曲折折、断断续续的,以至连游遍全国名山大川的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当年在云南考察时,都未能一睹石林尊容,留下宝贵的记载。这大抵便是石林的神秘了。 石林被人们发现,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年的地方志。1917年编纂的《路南县志》,则曰:“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怪石森立,如千队万骑。”石林之所以鲜为人知,交通不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当是首因,难怪已故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吟诗曰:“高山为谷谷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 石林,最出名的当是李子箐。据《路南州志》记载:“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临不及取。次日寻之不见,俗称李子箐。”1954年3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参加亚非会议回国途经昆明,专程到李子箐石林考查,并指示要很好加以保护、开发。石林有幸,而今她已出落得光彩照人、楚楚动人,如若两位伟人健在,睹之能不折心动容乎﹖ 来到李子箐,当犬牙交错、层递交叠的石林突兀在我们面前时,大伙儿惊呆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这大自然的造化呀,你怎么这般神奇呢﹖ 因了石林路径的繁杂生陌,我们请了一位当地的“阿诗玛”彝族人作为导游。有了导游,我们便很快登上了莲花峰和望峰亭。大凡来此游览的人,总是捷足先登这石林中间最高之地, 旨在对石林有个总体概念。临处石林之巅,近观远眺,千山万壑尽在脚下。正当我们沉醉于此境此景之时,游客中忽然有人轻轻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啊,这不也是游人们的感情共鸣么﹖ 走下峰亭,跟随着“阿诗玛”,我们开始穿越石林迷宫。径狭路陡,忽上忽下,把我们累了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所幸的是,每到怪石嶙峋处,“阿诗玛”总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像幼儿园的老师提问孩子般地给我们出考题:“你们看,这石景取什么名字好呢﹖”若是猜不出,抑或说得不准,“阿诗玛”总是不断地加以鼓励和启发,一直等到回答得基本接近了,她始漾起笑脸,并最终告诉我们答案。这“阿诗玛”的导游功夫,真是了得!我们打心底里佩服。 在“阿诗玛”的引领下,近两个小时里,我们竟走过了“千钧一发”、“唐僧打坐”、“骆驼骑象”、“梁祝相送”、“母子偕游”等几十个景点,而那赋予石头以人性、亲情的名字,更是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石林默默,然而,何以没有灵性﹖其不是向游人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精美的故事﹖倾述着一桩又一桩辛酸的往事﹖ 正当我们行将走出石林之时,突然发现“阿诗玛”不见了,我们赶忙找寻,并大声呼喊“阿诗玛,你在哪里﹖”少顷,只听“阿诗玛”的歌声渐渐从我们身后响起,我们虽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旋律悠扬、激越,空谷传声,响遏行运,这音这乐似乎一直在石林间回荡,很久很久。 当我们走出石林的时候,还是没有看到那位美丽清纯的“阿诗玛”,有人说:“她是石林的化身,那歌声定是替我们送行的。”我想是的,否则其怎么会梦幻般地消失了呢﹖ 车子奔驰在回宾馆的路上,大伙儿神情依依,感念连连,谁也不说一句话,唯恐无意间打碎了别人美美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