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特意安排还是不经意间,《报刊文摘》2002年8月7日至10日第4版最下方紧挨着登出了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勇敢的塔吉扬娜》,看后令人感心动耳、荡气回肠,俄罗斯一位28岁的年轻母亲出于对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鄙视,在自觉去拔除路边的一块“犹太人该死”的标语牌时,不幸被埋在底下的炸药炸伤,此事受到了普京总统的高度评价,他亲自接见了伤愈后的勇敢的塔吉扬娜并当场签署了授予她勇敢勋章的总统令;另一篇题为《强奸案发生在卧铺车上》,读了使人不寒而栗、怒火中烧,在一辆有着40多人的长途卧铺车上,一个灵魂扭曲、道德伦丧的吸毒者,如入无人之境,丧心病狂地对车上的3名女孩进行了5次强奸。 一则是异常勇敢的英勇举动,另一则却是令人发指的兽行和泯灭良心的可怕的冷漠,两件事情虽发生在相隔万里的两地,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却引出了强烈的比照。笔者实在不忍闭着眼睛拿塔吉扬娜与惨遭蹂躏的3位女孩对比,指责她们没有塔吉扬娜般的勇敢,因为对柔弱的受害者说三道四恰似往良心的创口撒盐。而把这两件事情扯在一起,只是想就此拷问一下班车车主、车上的众多乘客以及包括本人在内的无数社会看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将受到良心的拷问。 一要拷问车主骆某。面对歹徒的无耻兽行,作为车主为什么竟然如此冷漠,甚至推卸自己应有的责任?当受害人的哥哥要求骆某管一管的时候,他却冷冷地说自己只管卖票开车,车内发生的事与他无关。真的不关他的事吗?实际上,作为车主,从当乘客买票上车的时候起,他便与他们开始履行一个合约,他有责任和义务将他们平安地送到目的地,车上的女乘客受侮辱绝对是他的失职,发生了如此恶性的事件他一不坚决制止,二不立即报警,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要拷问众多看客。在那辆卧铺班车上,不仅车主骆某成了丑恶的看客,其他40多位乘客(包括不少精壮的汉子)也都成了丑恶的看客,甚至某一受害女的男朋友也乖乖地当了“软蛋”,任凭肮脏的身子压上年仅19岁的姑娘。正如罪犯所说,本来他也有点心虚,但眼见这么多精壮的乘客在邪恶面前都噤若寒蝉,便越发壮大了胆子。在罪犯第一次施暴后,曾有过几次可去报警的机会,但这批自私的人不仅不敢在恶行面前挺身而出有力制止,就是连瞅机会打个报警电话的勇气都没有,真是把“出门在外、平安是金”的中国传统的小农自私思想演绎到了极致,把自己的道德良心彻底抛到了爪洼国里。正是看客的自私麻木,才使罪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兽行,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罪恶。假如当时看客中有着一两个具备塔吉扬娜见到罪恶标语牌就敢毅然决然上去拔除那样的勇气,那么或许在那辆班车上就根本不会发生惨无人道的暴行。 三要拷问社会氛围。为什么那种多一心不如少一事的胆小怕事的心态和“出门在外、平安是金”的自私心理会在许许多多的人中间根深蒂固?应该说,这里面有着十分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在一个曾由几千年封建小农意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缺乏的恰恰是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的道德意识和对诸如见义勇为等行为的正确的评判机制,所具有的仅是无休止的纠缠不清的议论。别人做了好事,反会去猜度人家别有用心;别人扶起了跌倒的老人,反会诬指人家是撞人者;别人抢救落水儿童而牺牲,活着的人还硬是说他跳入水中前的思想境界怎样怎样。假如那辆班车上当时有人挺身而出“血战”歹徒直至受伤,他还不一定能获得见义勇为奖,甭说受到总统接见之类的高规格礼遇了,说不定有人背后还会说他多管闲事。假如塔吉扬娜在中国,她或许就不会获得如此的殊荣。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才使人们大都成了胆小如鼠的懦夫,才使正不压邪、丑恶罪行得以实施。 加强有效的道德良知教育,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机制,实在已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