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傍着百横公路,另一面贴着杭甬铁路,在上浦闸总干渠与百崧河交界的市区一号桥南边水面上,泊着三条7吨至15吨不等的水泥驳船,水泥驳船上,住着一家外地来虞的水上经营户。 水上人家的主人叫盛成立,今年33岁,身材魁伟,外表武相;妻子陶红粉,为人热情,活泼健谈。这天记者上船采访,盛成立去了宜兴进货。船上摆满了紫砂锅、紫砂壶等陶瓷商品,陶红粉说,她们夫妻俩家在江苏兴化市陶庄乡西汊村,原来全家世代务农,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党的富民政策吹活了乡下人的心,盛成立的姑夫和兄弟瞄准家乡附近宜兴陶瓷的品牌优势,先后外出到浙江余姚、慈溪等地经营宜兴陶器。盛成立夫妻看着心动,2000年下半年,他俩把5亩土地交托父母打理,双双奔来浙江上虞销售陶瓷器具。起初,夫妻俩租了一只15吨水泥驳船,泊在岸边,船头船肚放陶瓷具,船舱吃饭睡觉,船尾做饭。后来有位移居上虞的亲戚送了他们一只7吨水泥船做水上仓库,另有一个也是做陶器的同乡换了行业,把一只带有木头篷子的水泥船交托他们照看。这下,盛成立有了三条大船,不再划船四处打游击,索性在市区一号桥水面上安营扎寨,三船陶器商品错落有致陈列,望去也蔚成大观。 陶红粉正说着,有位穿制服的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下船,花8元钱买走一只腌菜小坛子。记者问及船上陶瓷商品的利润率时,陶红粉坦白地说,现在陶器具商品竞争也激烈,我这里按质论价,一等品就是一等品,三等品不当二等品,咬定百分之二十的毛利。 谈起做生意的赚头,陶红粉心满意足。三条船上置放着100多种陶瓷商品,最贵的是9尺龙缸,250元一对,最便宜的是紫砂杯,低到5毛钱一只,9月至春节旺季时,每天销售可达千元,现在是淡季,平均做上百来元生意。一年去宜兴进三趟货,赚头也有上万元,比打工好一点,也轻松一点。 水上人家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一只单眼煤气灶和一盏早已绝迹的煤油灯成了船户的主要“家电”。尽管住在水上,生活用水却是从岸上工地讨要。陶红粉严格控制生活费用,这天,给前来上虞过暑假的儿子买了4两肋条肉,给自己只买了几颗马铃薯。全家晚上不看电影不逛街,因为船上没电,也不看电视,没有任何文娱活动。百横公路汽车喇叭、杭甬铁路列车轰鸣,反成了这家人习惯的催眠曲,夏天晚上睡在船舱顶篷上,透过蚊帐的缝隙数星星,成了这家人惟一的爱好。 谈起上虞投资环境,陶红粉说,上虞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民风纯朴,老百姓富而不骄,是理想的经商和居住的场所。工商、城建单位帮助我们办好营业和暂住证照,当地居委关心我们的日常起居,附近工地同志也给我们提供了生活便利。虽然我们的生活还艰苦,但上虞的经营和生活环境都好。现在,我们有多名江苏兴化市老乡通过流动卖陶器积累资本,在上虞购置产业,落户经商。 陶红粉的儿子盛亚根今年14岁,长得像女孩子一样文静灵秀,大眼睛扑闪扑闪会说话,他侧躺在船舱顶板草席上,手捧一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看着儿子闲适模样,陶红粉喜孜孜地说,亚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在学校排得上名次,转眼下半年要升初中。她感慨地说,我们夫妇在外闯荡,辛苦挣钱,还指望儿子考上大学,在上虞这种富裕文明之地成家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