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为官当有书卷气

益尔



     

为官者是否有书卷气,其实从他们的待人处事、言行举止中就可窥见。富于书卷气的为官者,给人的总是一种彬彬有礼、镇定自若、豁达雅量、满腹经纶的感觉。反之,则不然。

为官者是否有书卷气,并非个人形象,说到底是干事的需要,是替老百姓服务的需要。要知道,一个光有感情、热情而没有才情的为官者,终究是无以服务的。周恩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就是因为其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么?’

是啊,为官者书卷气之滋养,是以读书积淀为底韵的。数典寻祖,史可法守扬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硬骨……难道就没有让我们的灵魂经受一次又一次庄严的洗礼吗?驻足期间,又何以不令为官者少了俗气多了清气,少了媚气多了骨气,少了霸气多了和气?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说得好,“我主张多读书,念的书多了,脑子里装着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甚至西方的康德、爱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几张票子是看不起的”,否则,便会迷失人生航向,以至跌入深渊。事实正是如此,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面对党和人民的判决,声泪俱下,说是“放松了学习与世界观改造”。尽管仅仅检查“放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谁又能说“放松学习”,令满身沾染铜臭味而缺乏书香气,不是一个领导干部走向犯罪之途的起点呢?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令为官者富于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令为官者才情浩荡。难怪很多古人不但做官前勤奋好学,入仕后依然手不释卷,有的甚至对不学者挖苦至深,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话虽不免刻薄了点,但道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忆起汉高祖刘邦原本是不爱读书的,但从陆贾讲《诗》、《书》中尝到了甜头,故在死前不久写的《手敕太子》中说:“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以自己思想转变的历程来教育太子,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说汉惠帝因吕后挟制而未能有所作为,但另一个儿子汉文帝读书则是十分认真,这其中是否对“文景之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呢?

时至今日,是不是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愿意静下心来读书,为自我充垫书卷气呢?情形怕不容乐观。不是吗?有人总是把“忙”字挂在嘴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忙是客观事实,但不读书决不是因为忙。为官者不妨扪心自问:这“忙”中是否包括了文牍主义的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的人一说读书,总是疾首蹙额,而一说上饭局、进茶馆、推麻将、下舞地,则眉飞色舞,急不可耐,且很少听他们说“我很忙,我抽不出身”。“学风不盛玩风盛”,群众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战斗生活紧张、学习用品紧缺的情况下,许多干部战士都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从而使一些农民出身的“大老粗”成长为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领导干部,一些“红小鬼”成长为后来的大知识分子、理论家。而今,个别为官者自以为随着自己职务的提升,自我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亦跟着提高了,从此不再注重学习,即便组织上安排进党校学习也囿于“养养神,认些人”之见,不想好好学习、思考。更有甚者,就连报纸都懒得翻,平日讲的不免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含糊话、缺乏新意的陈旧话、人云亦云的重复话、不解决问题的原则话、不懂装懂的外行话、脱离实际的吹牛话”,这些缺乏书卷气、肚里空空的为官者,不要说难以为百姓排忧解难,其个人形象和权威又怎打造?

加强学习,自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以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科学技术学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的学习,有这方面的修养功夫。去年中央组织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一套包括《古今文学名篇》(上、下)、《中国艺术》(上、下)在内的干部培训教材,江泽民总书记为此专门作了序。为官者具备文学艺术修养,对于增进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不无裨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文、演讲、赋诗,常将历史文化典籍信手拈来,使革命道理愈加令人服膺,使其著作充溢着诱人的魄力。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神秘理论,其中包容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粹。“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经受历史文化熏陶的人,必是充溢书卷气之人,其精神境界、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岂“阿飞客里空”者堪比?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82年写的《领导者》一书中说: “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他同时建议除了专业知识而外,还要细读哲学、文学与历史。何以提出这般建议?不也是为了使领导者增加逻辑的思考、体会人性的光辉与认清时代的使命么?

毛泽东伟人一生,书读万卷,藏书卷帙浩繁。我曾问之于毛泽东最后一位机要秘书张玉凤女士、她说:“有1万余种、10万余册。古今中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不一而足。”众多藏书中,毛泽东读得最多的则是中国古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红楼梦》、《唐诗三百首》、《稼轩长短句》、《容斋随笔》,甚至《笑林广记》等。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书卷气的浸淫,是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呢?

为官者若要赢得书卷气,急怕是急不来的,关键唯在于按江泽民总书记教导的那样,“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并用“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用“钻”的方法求得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报载,长沙市市长、国家一级作家谭仲池,以“视民为父,守土有责,淡泊为怀,乐以读书”为准则,在恪尽为官职守的同时,先后创作出版了5部诗集、7部散文、1部长篇和4部政论集,成为一个“想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的有个性的市长,成为一个“一边审视自己怎样做官,一边用作家的眼光看别人怎样做官”的有书卷气的儒官。他既当领导,又读书、写作,时间是怎么积攒的呢?他解释道:“我为官31年了,就以每天挤出半小时计算,每年就会有150多个小时,而今不是也有1000多个小时了吗?”谭仲池市长一番明白话,连同他那不懈读书、写作的精神,终令我们为官者感动之余联想翩翩。

为官者进入书海,完全可以被一种无法割断的高华气韵所裹卷。在一大批由巨人组成的群峰间步步留连、四处朝拜, 久而久之,竟不想从那里走出。诚如斯,则为官者当已臻于高妙的读书境界,其书卷气横溢,当指日可待、翘首可盼矣!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