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虞 舜 文 化


钟声悠悠

——写在母校崧厦中学校庆50周年之际

陈荣力


     

这世界上有许多种钟声,不同的钟声给人不同的感受。我曾在黄浦江畔听过外滩海关的钟声,那钟声是一种宏伟是一种振奋;我也曾在海岛佛国听过普陀法雨寺的钟声,那钟声是一种匡达是一种空灵;我亦有缘在美国加州听过小镇教堂的钟声,那钟声是一种神秘是一种宁静。然而,这些年来,无论我身处何方、神驰他乡,心中永远难忘、耳边不绝如缕的只是母校的钟声。母校的钟声,说不上宏伟,说不上空灵,也说不上神秘和宁静,但它带给我的却是缱绻不已的缠绵思念和永远掸拂不去的亲切温馨。

二十七年前,当初一新生的我,跨进崧中校园,第一次聆听母校的钟声时,泪水禁不住湿润了我的眼角。别的同学对钟声有何感受我不知道,但对我来说,这母校的钟声,实在是祈盼得太久、太久了。母校在小镇的西头,而我家在小镇的东头,那段距离在曙光初露的早晨或暮色阑珊的黄昏,正好能隐约听到母校的钟声,可以说,我是伴着母校悠远的钟声长大的。许是家庭贫困的缘故,那时为了多挣一份夜餐费,父亲经常上夜班,而外出做临时工的母亲也常常要到星光闪烁的晚上,才带着一身疲惫回家。我的童年几乎是十分寂寞的,特别是暮色沉沉的黄昏和夜霭重重的晚上,我更常常浸淫在孤独里,而母校隐约传来的钟声,便成了浸淫在孤独中的我最好的慰藉和温暖。寂寞让人多思,孤独催人早熟,在寂寞和孤独里渐渐告别童年的我,对母校的钟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和祈盼。我祈盼着能早日在母校的校园里,真切地聆听那钟声,那样的话我便是一个初中生了,我便真正长大了,可以开始自己独立的人生了。对正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季节的我来说,早日长大,早日开始自己独立的人生,该是何等亢奋、美妙的事。

从初中到高中,从13岁的少年到17岁的青年,春花秋月、风霜雨雪,书声琅琅、钟声悠悠。母校的钟声是一部书,真切地记录了我四年学生生活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母校的钟声也是一把刀,忠实地刻写着我人生最美好四年黄金岁月的片片羽羽、丝丝缕缕。清晨,迎着曙光,早锻炼的钟声召唤我们如欢快的鸟雀向校园飞奔;中午,顶着烈日,午修课的钟声催促我们加快脚步抖擞精神;黄昏,披着残阳,课外活动的钟声助威我们将整个球场闹腾得喧嚣纷纭;夜晚,踏着灯光,夜自修结束的钟声打量我们回家的身影浮浮沉沉。最美妙是潇潇春雨里的钟声,湿润水灵,将校园弥漫得朦胧氤氲;最紧张是考试中的钟声,严肃神圣,声声敲响汗珠慢慢沁满了手心;最亲切是刚返校的钟声,欢快活泼,久别重逢的欣喜直冲屋顶;最难忘是毕业离校的钟声,伤感多情,挥手从兹去何处是归程。如果说,母校求学的日子是攀登一级级台阶的话,那么,母校的钟声便是台阶上的一个个脚印,细细打量,分明看得见哪些浅、哪些深,哪些是汗水、哪些是笑声。

离开母校二十三年,从乳臭刚干的学生到人届不惑的中年,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世事纷繁、坎坷变迁;我们也感受了太多的人事炎凉、情感冷热。许多过去看得那么迫切、那么重要、那么高尚的东西,物质的、荣誉的、功利的、情感的,都平淡了,都豁达了,以至忘却了。亢奋和激动就像受潮的火柴一样很难擦亮,然而惟有对母校的情感、惟有对母校那悠悠钟声的缱绻和怀恋,如一泓永不枯竭的泉眼,似一首永不停滞的乐曲,在心的一隅在情的深处汩汩流淌、时时回荡。我知道,这不是因了什么,实在是因了在母校的岁月、因了母校的钟声,凝聚着我们太多的梦想和追求,流泻着师长太多的关爱和教诲,显现着同学太多的纯情和无瑕。一句话,绽放着人世间、生命里永难忘却的真、善、美。而真、善、美是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而衰老而消亡的。

“母校的钟声/是一张永不褪色的底片/多少次被游子的思乡泪冲洗。”这是我几年前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的诗句,我想,这也许也是我一生对母校悠悠钟声的情感写照。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