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人行走的脚印是容易被人淡忘的,或因雨水的冲刷,或因岁月的磨损,况且谁会关注那芸芸众生的脚印呢? 但是,当我冒着冬日的寒风在黔北旅行时,却莫名生出要寻觅当年红军在此脚印的冲动。六十多年前,一支在世界军事史上创造奇迹的军队就是冬天进入贵州的。那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红军行走在崇山峻岭中,身着单薄的衣服,脚穿开裂的草鞋,几乎每天都是急行军,而且还要随时准备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那艰难困苦、充满险恶的战斗生活可想而知是难以用文字描述的。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并不陌生,有的还相当了解。史料记载,中央红军就在那个寒冷的冬季,召开了遵义会议,取得了娄山关大捷,先后四渡赤水,抢渡乌江,并合围贵阳,终于迫使蒋介石军队疲于丧命,歼灭红军于黔北的妄想化为泡影。据说亲临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差点自身难保,而红军主力则神秘入滇,从而为入川和到达陕北、创建新中国打下了基础。 我知道,红军在黔北征战数月,创造了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取得,不仅靠的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还要依靠的就是红军将士的双脚。万里长征不就是双脚走出来的吗?这是怎样的双脚啊!数九寒冬还穿着草鞋,在崎岖陡险的山路上,每日行军不下百里,就是钢铁铸成也会磨穿的。 走在黔北遵义、桐梓、习水县和川南古蔺县、叙永县的旅途上,踏着当年红军行军的路线,我一路走访当地曾为红军做过向导或见过红军的老人,希望他们能带我寻到当年红军的脚印。老人们笑着说,年代久了,红军的脚印恐伯找不到了,倒是红军打土豪接济穷人、宁愿挨冻挨饿也不扰民的故事随处可以打听到。 但我依然寻觅着,希望旅途中能出现奇迹,那怕能拾到一只当年红军丢下的草鞋也好。带着这种希望,我冒着冬日朦朦细雨登上了娄山关。当年红军两战娄山关,两场都是恶仗,打得天昏地暗,小米加步枪穿着草鞋的军队硬是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为此还写下了一首激昂悲壮的千古绝唱律诗《忆秦娥·娄山关》。 执意要登娄山关前,我翻阅了大量当年战斗史料。红军在这里打了两次恶仗,许多将士都流下了热血,也许树木和草丛中就留有当年红军冲锋时的脚印,或许还有红军烈士留下的草鞋呢。 娄山关位于大娄山系的群山之中。大娄山绵亘数十里,雾锁雪覆,峰峦相连,山高林密,一望无际。此关乃遵义和桐梓的分水关口,也是由黔入川的必经之路,素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战略位置历来为兵家所争。史载明万历年间,蜀将刘臣与当地播州土司扬应龙之子扬朝栋曾战于此关口,因地势险要,拥有重兵的刘臣也未能攻下娄山关。 眼前的娄山关位于大、小尖山之间,山路曲折陡险,今日最宽公路也不过十多米,当时可能更为窄小,红军两占关口,确实是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红军两战娄山关打的都是硬仗,尤其是二渡赤水后回师遵义再战娄山关那次战斗,从上午10时打到下午4时。在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强敌守关,红军发动了一次次浴血进攻,战斗打得血雨腥风、鬼泣神号,终于击毙击伤敌人600多人占领此关。然而,这场战斗也使许多红军战士倒在了山路和陡坡上,永远留在了这里。 我循着山路和陡坡努力地寻找着,双手和衣服都被荆棘划破了,然而最终还是未能发现当年红军的脚印和留下的草鞋。带着失望之情我来到了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望着张爱萍将军的手迹,不禁心潮涌动:这么多日来,我一直在黔北寻觅当年红军的脚印,原来它早已化成巨石和绿树,就在这白雾缠绕的群山丛岭中,演绎成一种精神的再现,一种后人永恒不变的缅怀。现在,即使看不见那些脚印,我想也不再会有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