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如何让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尽快富起来?这是一直横在山区乡镇面前的一道难题。“靠山吃山”之类的话,在推进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固化着人的思维。其实,积极而有序地引导山区农民向经济发展较快、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动,在现阶段不失为一条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捷径。章镇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山区农民易地脱贫工程,如今已初显成效,其全部着力点就在——

移民下山 退耕还林

本报记者宋建明



张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村,九十年代初这里还只有一二幢房子,如今已聚集了100多户人家,几乎全部是从小草湾、白水、甘大、安山等附近的高山村落中下来的移民。村内道路宽敞,住房全是三楼,底楼一般为店面房,副食店、小吃店、布行、摩托车维修等沿路遍布,已成为张溪片的一个小集市。

12月9日,记者走进村里一家小小的车木厂,主人徐梦新的脸笑得很灿烂。他说,过去住在小草湾海拔700多米的山岗上,靠种几分薄田过日子,去年移到张村后才办了这家小厂,为山上的二三十户农民定点加工木材,每天能赚50来元,去年吃过用过还结余5000元左右,在山上不知要干多少年呢。

像徐梦新夫妇一样,小草湾村96户人家中,已有30多户搬下了高山,其中有六七户还直接住进了百官市区。村支部书记陈才昌介绍,小草湾村过去有23个自然村,散落在一个个高山岗上,山民赚钱困难,生活也不方便,下一趟山赶集要一天时间。现在,三分之一的人已搬下来住,能干的做生意、办厂,一般的也都能找到打工的活,日子比山上过得滋润多了。

为鼓励山民下山实现易地脱贫,章镇镇近年来采取了三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撤并教育网点,实行集约办学。不少山上的农民为了照顾孩子读书,陆续把家迁了下来。二是集镇发展规划中把移民工程作为重点考虑,巩固张村、新弄两个中心村建设,并在镇区建造普通住宅区,以较低价格接纳下山的移民。三是对山民下山造房给予优惠,限制山上农民占用耕地建新房。

易地脱贫不仅使已下山的农民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山上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条件。过去为了温饱,农民习惯把房前屋后、边头边尾的地方都用来种菜种稻,现在人已移下去了,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于是便争相搞退耕还林。以白水村为例,近两年中有20多户人家迁下山,退耕还林后新增樱桃面积达90亩。据初步估计,章镇镇近年来山区退耕还林已达30公顷左右。另一方面,一些有了较稳定收入的移民已开始把山林使用权转包给留在山上的农民,规模经营带来了效益的递增。如小草湾村的农民倪学乾,过去只有30亩左右的承包山林,现在的承包面积已超百亩,年收入增长2倍以上。也就是这个村,在90年代初是章镇数一数二的贫困村,如今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元,接近了全镇的平均水平。

一些高山地方因为无法改变的地理条件制约,发展现代工业和其他产业的成本太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从章镇的实践来看,通过人口从这些落后地方的流出,以扩大人均资源的拥有量,达到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完全可行的路径选择。如何加快这种流动?章镇镇党委书记张爱良说,现在高山村农民易地脱贫的步子还不够快,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力还欠强,章镇将通过工业园区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下山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移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