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申博成功给我们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 宋建明) 11月3日,上海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与北京申奥成功一样,被称之为“经济奥运会”的世博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腾飞的又一强力引擎。到那个时候,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通车,世博会第一次离我们如此之近,怎能不让人为之激动。那么,申博成功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世博经济”如今正成为商家最热门的话题。规划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会园区直接投资将达30亿元,而由此带动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业设施、旧城改造等延伸领域的投资,将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长达半年的展期,将至少吸引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这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两块大“蛋糕”。

进沪施工的我市10万建筑大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投资上千亿元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将加快进行,世博会会址内22500名居民将迁移,几平方公里的住宅小区将首先兴建……这些利好消息,刺激着我市建筑企业兴奋的神经。上海三分之一的高楼都是出自浙江建筑队伍之手,而我市又占了浙江进沪施工总量的三分之一,对这样的世纪盛宴当然不会拱手相让。借助浦江开发、申博成功等题材,黄浦江两岸楼市全力而发、一路走俏,更是让我市华升、中富等参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建筑企业喜上眉梢。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申博成功给我市建筑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一方面,上海城市建设已转向增强功能性领域发展,世博场馆建设、道路、公园建设等,是理所当然的重点,而大型场馆、市政基础建设正是我市建筑企业的“短腿”,如果不能尽快转型,上虞的建筑企业充其量也只有当配角的份;另一方面,许多国外大的建筑企业必将参与到这块“大蛋糕”的分割中来,竞争更加激烈,我市建筑企业要早作准备,全面提升人员、经营、品牌的层次,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迅速增强市场竞争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今后几年中,上海将投入巨资拓展绿化空间,形成对花卉、苗木的更大需求。我市已培育了万亩花卉基地,有的已开始供应上海。但总体而言仍存在集中连片少、档次偏低、龙头规模小等不足。如何突破这些不足,在服务世博会中做大花卉产业,应当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80多天的展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端出的又一诱人大餐,这是我市企业和产品亮相世界的绝佳机遇。按照惯例,世博会举办期间,园区内并不进行贸易活动,但场外贸易一向十分活跃。我市企业要依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把富有艺术性、应用性的产品打进大上海,通过世博会这一巨大的“试验场”,迅速推向全世界,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即使是一家小企业,也没准在世博会后变成一家大企业。而另据权威部门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以上的游览者来到上海,将促成“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江浙沪三地的旅游界人士已提出了借世博会共建旅游区的建议,共享这一巨大的消费“蛋糕”。到2010年,我市能否成为这一黄金旅游圈中的重要结点,取决于今后几年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

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带来无法估算的后续效应。专家们已经预测,申博成功,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很可能通过吸纳和提升社会资源,形成新的开放优势和形象优势,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强力磁场”。如何把上海的优势与我市本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相结合,发展成为一个接受大上海辐射的引资副中心或次中心,将是我市共享“世博圈”资源、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借助世博会的东风,上海正迈向世界级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接轨大上海就是接轨世界,融入大上海就是融入世界经济。这种融合既包括产业的融合,也包括基础设施、城市化的融合,更包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发展理念的融合。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