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志勋) 年初以来蓬勃展开的招商引资活动,创下了我市利用外资的历史最好业绩。1至9月,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到外资均已提前完成绍兴市政府和市人代会下达的目标任务。 据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透露,今年来我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已达82个,增资14个,总投资14945万美元,注册资本9782万美元,合同外资7744万美元,同比增长51.2%,实到外资4007万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数已完成“外资引进年”目标任务的77.36%和80%。 按照“立足港台、拓展韩日、突破欧美”的总体思路,我市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今年来在倾盆大雨式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1至9月新批项目数是上年总数的2.7倍,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从引资渠道分析,港台投资板块持续走强,占到64.6%,日韩和欧美分别占13.4%和19.5%。 据介绍,今年来我市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在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中加快了“走出去”步伐,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落实招商经费,创新招商办法,丰富招商内容,把节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相结合,定点招商和上门招商相结合,境内招商和境外招商相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立足港台方面,我市先后分赴昆山、苏州、厦门、深圳、东莞、无锡等台商集中地域,利用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洽谈会,参加台商联谊会,举办高尔夫球赛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活动。9月初,我市还抓紧五洲四海浙江乡贤聚会绍兴的契机,对接了一批具有合作潜力的外资项目。 在拓展韩日和突破欧美上,我市已两次组团分赴日本、韩国进行专题招商,3次组团赴瑞士、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地展开机电、化工等产业招商活动。据统计,至8月底,我市共外出招商384批次,接待外商2348人次,洽谈项目671个。 在全市上下日益浓厚的招商氛围中,14个乡镇、街道引资实绩不断攀升,实际利用外资已达2106万美元,其中百官、曹娥、崧厦、道墟、梁湖等已提前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并努力跨向自加压力提出的外资引进目标。地处虞南山区的丁宅乡尽管没有引资任务,今年来却成功引进一只外资项目,实现了利用外资零的突破。在市直部门中,除“一局两区”外,各部门纷纷主动出击,在多方沟通中寻求合作,在全力抓引资中为“开放兴市”作贡献,已有9个部门拥有引资实绩,总额达412万美元。 在上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投资热土上,外资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上虞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区内配套完善和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优势,精细化工园区紧抓污水处理厂投运和园区升格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契机,精心打造引资平台,做好以商引商工作。今年来,“两区”已新批外资项目37只,增资6只,新增合同外资5451.8万美元,实到外资2815.3万美元,后两项数字分别占到全市总额的70.4%和70.3%,已真正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新高地。 另据了解,随着我市投资环境的优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外资企业投资我市的信心指数快速上升,增资扩股势头如火日旺。至9月份,已有14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总投资1726万美元,同比增长121%,占今年总投资的12%,实际利用外资847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占今年实际利用外资的21%。正裕公司在投资1200万美元基础上,今年又增资600万美元,成为我市最大的增资项目。中日合资幸福食品公司增资200万美元新上年产600万吨真空冷冻干燥蔬菜项目,高博公司增资114.3万美元扩大再生产等项目都成为增资项目中的亮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正如一位外商所言,我市上上下下招商引资的氛围之浓工作力度之大已有目共睹。在长江三角洲经济活跃地带的上虞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商把上虞选择为投资扎根的第二故乡。 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章长鑫在分析我市招商引资的喜人形势后指出,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我市与全省发达县市相比还大有赶超跨越的距离,在招商引资中掌握信息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对项目跟踪追击的精神欠足,同时存在着招商范围偏小、高新技术产业引进较少、后续服务跟进欠快、深度广度有待拓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单体引进项目规模较小和“有商来,但无地给”的问题更影响了我市引资总量的提升。 据悉,面对我市“外资引进年”提出的合同外资1亿美元和实到外资5000万美元的目标,在最后一季度的紧迫形势面前,我市将紧锣密鼓地部署10月初赴德、法的机电专题招商活动,并参与好绍兴黄酒节、举办好庆祝撤县设市十周年等大型节会活动,大力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同时使一些意向项目升级为签约项目。在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中,我市还将抓紧实施外商投资“一卡通”制度,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快捷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