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手套袜业:一路高歌猛进


(本报记者 贺陶) 手套、袜子是不起眼的小商品,但最近几年里这一产业却急剧扩张,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块状经济之一。据统计,到去年年末,全市有手套、袜业企业180余家,有手套织机3000余台、织袜机2000余台,总资产达到8亿元。

我市手套、袜业的发源地在丰惠镇。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第一家以人力缝纫机专业制作手套产品的市西湖防护用品厂诞生,由于该产品市场容量大,适销对路,企业发展迅速,一度排名全市出口创汇企业第一,由此带动了劳保手套业的形成。

我市的手套、袜业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当时,作为亚洲劳保用品生产集散地的日本,迫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及昂贵劳动力的制约,劳保用品产业开始向邻近的国家转移。丰惠镇劳保用品经营者敢为人先,抢占商机,主动接受。1992年,市西湖防护用品厂一分为四,形成“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1993年,市旦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从“西湖”分离出来,与美国东湖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建起恒昌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40台工业缝纫机,开始了 “充满艰辛、激情、阳光的创业之路”。这以后,“旦旦”与“西湖”比翼齐飞,几番扩张,使手套、袜业这一产业迅速壮大。在几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民间资金纷纷涌入这一行业,块状规模不断做大。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内手套、袜业块状的技改投入每年在1亿元以上,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块状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优势。

综观我市手套、袜业发展的现状,呈现三大特点:一、块状布局的专业化生产初具规模。自90年代初起步以来,我市的手套、袜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多家骨干规模企业大批量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生产设备。“旦旦”、“银邦”等企业自觉组建起了技术开发中心,并“招兵买马”,聘来大量科技型人才,从而使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与日俱增。现在,只要外商有要求,企业就能开发、生产,这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如“旦旦”在短短几年间相继开发出了七大系列近千个花色品种的袜子新产品,其中两个系列产品问世以来,一直供不应求,销售合同年年爆满。去年,全市手套、袜业实现销售8亿多元,占全市工业综合销售的2%以上,共吸纳当地劳动力8000多人。二、外销为主的市场网络基本形成。许多企业自创办之日起,就将眼光紧紧盯住国际市场,善借“外力”,不约而同地创办起中外合资企业,顺理成章地获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赢得更大容量的国际市场。目前,全市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该行业同类企业有10多家,80%以上的手套和100%的袜子出口日本、东南亚、俄罗斯和欧美等国。去年,我市手套、袜子自营出口3000万美元,外贸出口交货值6亿元。三、形成了龙头带动的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像“西湖”、“旦旦”、“银邦”等多家龙头骨干企业越来越注意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在多次扩大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为其他企业兴办合资企业牵线搭桥,并大力扶持小企业成为自己出口产品加工的“卫星厂”。据不完全统计,仅“旦旦”一家企业就有60多家“卫星厂”,为“旦旦”年增销售近5000余万元。西湖防护用品厂还把企业延伸到了萧山、钱清等地,发展前景看好。

有关专业人士指出,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手套、袜子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拉动了出口量的增加。要抓住目前国际上产业转移的时机,要利用浙江省级劳保用品工业专业园区成立和劳动力成本低等几大优势,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我市成为国内最大的劳保手套、袜子制造基地之一,销售突破15亿元,自营出口达到7000万美元以上。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