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无公害蔬菜:为何优质不优价


(本报记者 宋建明)5月29日下午,在金鱼湾的拐角处,记者又见到了推着三轮车吆喝无公害蔬菜的许海山,“小白菜卖1元,小菜1.5元……”

虽然不时有顾客停下自行车过来买他的蔬菜,但许海山显然不满意像现在这样“打游击”。他说,“我是被市场‘赶’出来的!”在百官农贸市场,许海山有一只摊位,但位置偏,再则菜不浸洗,模样上也比不过人家,即便卖得比其他摊位便宜,也还是卖不过他们,一天营业额不足百元。

但菜总得卖出去,许海山只好每天骑着三轮车在城区的几个居民小区叫卖,早、中、晚各赶一趟,还不忘捎上“上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铜匾,卖得十分辛苦。

许海山是百官街道路工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他的6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是去年我市首批经检测合格后授牌的四块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许海山遭遇的市场尴尬,在我市目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很有代表性,街道的一些干部干脆将“放心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称之为“许海山难题”。

“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才处于起步阶段,面积虽不多,但是通过标准实施和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质量无论是内质还是外观都得到一定保证。”市农林水产局副局长邹小华说。据了解,我市去年首批认证授牌的基地面积只有290亩,加上今年新建成的,也只有1800余亩。“农华农发”的番茄和星五村严松杨的茄子、青椒等,在市场上都有相当的竞争力。许海山现正在出售的小白菜,通过“三网配套防虫害”技术的应用,外观质量也不比一般的差。

无公害蔬菜不能赚取“绿色利润”的原因,显然既非生产的过剩,也非品质的低劣,问题存在于需求一方。但这似乎又与人们发展“放心菜”生产呼声日高的现实相矛盾。消费者为各类保健品大把大把地花钱,为何不在无公害蔬菜上形成集中消费呢?不到农贸市场走一走,你就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在百官农贸市场,无论是“农华农发”的摊位,还是严松杨、许海山的摊位,跟普通摊位没什么区别,且混杂其中,不是老顾客,花10分钟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消费者而言,搜索时间过长显然是受不了的一件事。找到了又怎么样呢?正如一位姓王的“马大嫂”所说,“谁能保证你卖的菜都是自产的,说不定也有贩来的,只有你自己才清楚。”农贸市场中,几乎所有的菜摊都称自己的菜不打农药,短斤缺两的事也时有发生。在缺失诚信的情形下,无公害蔬菜摊位拿什么赢得顾客的认可?

就这样,大量的潜在需求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现实需求。要实现这种转化,关键是搬掉“搜索时间过长”和“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两只“拦路虎”。有关业内人士建议:一、在市场中设立有鲜明绿色标志的专区、专柜,发放经过严格审核的定点销售牌照;二、专柜销售的蔬菜必须标明供货单位和价格;三、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公布每一品种抽样检测结果,不合格蔬菜严禁上柜,做到货证相符。

“以目前的小白菜为例,所施肥料70%以上是有机土杂肥,成本每市斤起码比一般的高出0.20元左右,长此下去肯定吃不消。”许海山在接受采访时流露出的对价格的失望,很让人怀疑他是否还有当初大干一番的雄心。

价格是生产的指挥棒。在大力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除积极培育基地外,弥补市场“失灵”,校正价格偏差,彻底改变目前的优质不优价现状,同样应是有关部门亟须重视抓好的一项工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