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今 日 上 虞


道墟农民:靠什么走向富裕?



(本报记者 宋建明)去年底,道墟镇居民期末存款余额已达8.1亿元,人均存款1.6万元,在全市各乡镇中名列前茅。其中家庭存款在5万元以上的占30%左右。镇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道墟农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85元,比全市平均高出1000元左右,比1998年净增1879元。

道墟人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什么?为解开这一谜团,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除了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这一普遍性因素,道墟农民最主要的增收源是进厂做工。目前,该镇共有工业企业503家,平均每个村拥有15.7家,大量的企业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全镇的企业职工人数达11600多人,80%以上是当地农民,占劳动力总数的近一半,去年职工人均工资收入9600元。

道墟镇大胆放手发展个私经济,早在1997年,该镇就规划建设称山化工区,引导中间层次的化工企业集聚发展,至今已发展化工企业79家。纱筛业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也已发展至260多家。可以说,这众多个私企业的“蚂蚁雄兵”和“龙盛”、“闰土”这两家规模龙头企业正是道墟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村干部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镇32个行政村中有21个村支书、村委主任创办了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道墟本土崛起的化工、纱筛业,与遍走全国的供销队伍彼此间已连接成一条奇妙的“致富流水线”。

那些自称“飞马牌”、走遍天涯的农民供销员在道墟的人数多达千人,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这群“游商部落”中比较能干者近年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了106家经营部,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比比皆是。“龙盛”、“闰土”等大企业的供销员队伍中,开“奔驰”等高档进口车的“新富”也有一大批。一些农民靠跑供销赚了大钱,现在又开始回到老家办厂。

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三产”的繁荣,再加上小城镇建设的助推,目前道墟镇已有1500多名农民进城进集镇经商,摇身一变成为个体工商户,农民办“三产”企业的也有45家。集镇上处处充满商机,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掘金地”。大批农民进厂进城,也为农业的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中,道墟镇共流转土地11万亩,调整结构15500亩,已形成蚕桑、蔬菜、中高档水产养殖、花卉等五大效益农业基地,农业的比较效益逐年提高。

道墟农民的增收致富,还不能不提及该镇独有的“蟋蟀经济”。每年的8月初至10月中旬,该镇有二、三千农民整夜在田头地角、屋前屋后捕捉蟋蟀,一早又到集镇的蟋蟀市场出售,每人一般能赚四、五千元。当地有500左右农民还专门做这一生意,把蟋蟀卖到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仅这一行业,道墟人一年就有数千万元的收入。

有了党的富民政策,再加上敢闯、敢拼、敢吃苦的精神,我们才看到了道墟农民富裕的今天。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