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经 济 要 闻


“海味”给盖北农业龙头企业带来了什么


(本报记者 徐芳)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盖北镇榨菜大幅减产,市内外经营户竞相收购,导致榨菜收购价格一路上扬。由余姚籍人士谢小刚所创办的海味菜业有限公司在竞购潮中拔得头筹,一举收购榨菜近600万公斤。在其它公司四处寻找货源的时候,“海味”短时间内完成了250万公斤的销售,回收的货款正好用于余下榨菜的腌制加工所需。

据盖北镇农办统计,全镇6家规模较大农业龙头企业,除“海味”外如松林榨菜厂、兴昌榨菜厂、丽峰绿色菜类食品厂等各收购了150至250万公斤,而“金得冠”、“海鹰”等老牌农业龙头企业收购数量更少。

高价收购的数量,彰显了企业实力,这与“海味”老总谢小刚在余姚临山、盖北等处从事榨菜经销10多年的积累密切相关,但同时,“海味”成长的经历给盖北已有的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以更多实力之外的启示。

记者近日在采访“海味”总经理谢小刚时,他说得最多的两个字便是“诚信”。从他具体而实在的切身体会中,记者发现,这两个字绝非人云亦云。

早在1998年以前,谢小刚的临海海味菜厂就在盖北收榨菜,该厂几乎有50%的原料来自盖北。1998年农历正月十四,由于榨菜过剩,价格跌到0.40元/公斤左右,引起菜农销售恐慌,“海味”收购车一到,菜农便争先恐后出售榨菜,秩序大乱。此时,谢小刚抛下一句话,凡是今天来卖榨菜的,我都以0.40元/公斤收购,有多少收多少,但一定要排好队。此话一出,队伍便立即有序起来。那天,“海味”一直收到天黑,而价格始终未变。就在那一天,盖北菜农心目中留下了“海味”形象,也正是那一天,谢小刚萌发了来盖北办企业的念头。“海味”取信于农民不只是在对农民零散销售价格的稳定控制上,“海味”下的订单,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今年兴昌村的阮建海便尝到了“订单”的甜头,230亩榨菜毛利润在20多万元以上,每公斤0.5元的保护价比平均价高出许多。

由于农业龙头企业面对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薄、资金周转周期长等问题,取信于金融机构,获得他们的支持,是许多企业身体力行的,“海味”在这方面做得更是滴水不漏。

1999年,“海味”移师盖北,在当地政府及金融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第一年便贷到了50万元。虽然50万元相对于原料收购旺季所需资金来说只是个小数目,但一旦投入使用,要想在腌制榨菜未出手前回笼,却是相当困难的。当信贷部门通知“海味”须在10月份到期时如数归还时,谢小刚取出手头的20万现金连同从“信得福”拆借的30万,连本带息加以归还。对应缴的土地费用,“海味”也是如此,用谢小刚的话来说,说好是这个月的中旬,绝对不让它拖过20号。

正因为“海味”树立的诚信形象,今年才收到600万公斤榨菜,同时避免了一些本地企业所常有的互相抬价、短斤缺两、自相残杀的局面。

“海味”的另一个致胜法宝是“以量取胜,薄利也有钱赚。”谢小刚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人家收50公斤赚2元,我收500公斤赚10元,看起来我收的价高无利可赚,但其实我比他多赚了8元,而且我的量大,到了一定程度,我就可以左右市场价格,形成“龙头”市场。当然,这得以一定的实力做支撑。但龙头企业只有做大做强自身,才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否则,你的质量做得再好,在市场上占不到一定的量,你还是无法壮大,无法避免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结局。

“海味”最近与余姚著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信得福”达成强强联合协议,由“海味”为“信得福”提供初加工产品,同时上马新的精加工流水线,实施它的“借‘鸡’生蛋,借名养名”策略,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打响自己的品牌。目前“海味”已在盖北积极准备二期扩建50亩(增长一倍)的收购加工场地,并发展200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500万元。“海味”正成长为盖北农业龙头企业中当仁不让的“老大”。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