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胜龙)积极培育特色基地,是增强农业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今年,我市基地建设的方向是建设全省蔬菜大市、水产大市、花卉大市,蔬菜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花卉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推动我市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那么,我市为何要建设全省蔬菜大市、水产大市、花卉大市?又有哪些优势和现实考虑呢? 客观地说,建设三个农产品大市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综合分析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和优势,特别是加入WTO后第一年面临的新形势所得出的结论,是符合上虞农业自身发展实际的明智之举。 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突破,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抓住粮食放开的有利时机,引导广大农民把调整重点转移到大田上来,重点连片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市场前景好、效益高、销路畅的蔬菜、水产、花卉等主导产业基地。一批粮棉种植大户通过调整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业,逐步从粗放型向规模型、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同时,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了一大批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总投资额累计达近2个亿,开发面积近5万亩,成为多元化农业投入的一个新亮点。到目前为止,全市蔬菜复种面积已达3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0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000余亩,已建成蔬菜、花卉等高档大棚面积达3500亩,经济效益较为可观,从而为建设好三个农产品大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考虑,种植蔬菜、花卉和发展水产养殖,经济效益都要高于粮食生产。据估算,种粮平均每亩收入仅为200多元,而水产养殖平均每亩收入为500元至600元左右,种植蔬菜平均每亩收入为800元至1000元,种植花卉平均每亩收入逾千元以上,而发展大棚蔬菜和养殖南美白对虾收益更为可观。百官街道星五村农民严松扬,去年3月建起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露地豌豆一季亩收入800余元,大棚甜椒一季亩收入超过2万元。来自余杭区的养殖大户李水火,在我市海涂承包1600多亩土地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收获颇丰,一跃成为新的“水产贵族”。小越镇新宅村去年把15万盆花卉种进了“西博会”,尝到甜头后,该村已开始发展连体大棚种植花卉。因此,扬长避短,从长计议,建设三个农产品大市,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增强我市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记者从市级有关部门获悉,围绕建设蔬菜大市目标,我市今年将着力发展出口蔬菜、加工型蔬菜、城郊型设施蔬菜基地,在虞北几个乡镇及广阔海涂,继续调减棉花和旱杂粮面积,大面积发展蔬菜生产,在城区附近重点发展反季节时令蔬菜,力争今年蔬菜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实现10亿元左右。在建设水产大市中,我市将充分发挥海涂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和规模,改进养殖技术,以南美白对虾、曹娥江大河蟹等为主打品牌,全年新增养殖面积5万亩,产值突破8亿元。在创建花卉大市过程中,我市将学习借鉴萧山市的成功做法,以现有30个花卉专业村为龙头,依托即将建成的花卉市场,集中连片发展,主动接轨大中城市,特别是要抓住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来推动我市花卉业的发展。去年底,丰惠镇的4位农民在对北京的花木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已初步确定,联手在北京大兴建立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相信,通过三个农产品大市的创建,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